如果说印度的国父是“圣雄”甘地,那推动穆斯林脱离印度的阿里·真纳,就是巴基斯坦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国父,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印巴分治方案才得以出炉,原本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大印度,才分为两个国家。

令人不解的是,原本为大印度团结独立而奔走呼号的真纳,为何与甘地和国大党渐行渐远,最终促成了印巴分治的分裂建国方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币上的穆罕默德·阿里·真纳)

一、早期的民族主义者。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1876年生于卡拉奇一个穆斯林家庭,如果不是他的祖父改信伊斯兰教,他应该和甘地一样,同属于印度教高种姓阶层。

16岁那年,真纳前往英国求学,由于努力刻苦,他不仅成为取得律师资格最年轻的印度学生,还时常在海德公园听公开政治演讲。英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及民主政治,对他的志向和未来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真纳回到印度时,面对仍然落后和贫穷的祖国,心中深感失落。他认为,正是英国的殖民剥削,才导致了印度的贫穷和原地踏步。

虽然家族信仰伊斯兰教,但来自西方文化浸染的真纳,并没有受到影响,。他吃猪肉,喝酒,从不遵守伊斯兰教规。对于古兰经的理解,他甚至没有他的政治对手甘地了解得多。

真纳常常西装革履,说话一脸英国人的腔调,开口总是带着说教的口吻。“亲爱的朋友,你不懂呀”成了他回答每一个人的开场白。

所以,最初的真纳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他与其它从英国回来的精英一样,加入国大党。主张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团结一心,为争取国家独立共同抗争。在他的努力下,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共同在勒克瑙举办年会,达成了一致行动纲领《勒克瑙协定》。

(甘地)

二、真纳与甘地的理念冲突。

如果按照真纳最初的独立思路,整个印度以统一的种族实现国家独立,不以宗教信仰来影响国家政权结构,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印巴分治,更不会有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血腥的大仇杀。

只是另一个人的出现,使得真纳的努力付诸东流。这个人就是甘地,同样是在英国学习,同样是学的法律,甘地似乎并没有受到英国自由民主政治的影响,他仍然抱着印度教高于一切的想法。

甘地一回国就脱掉了西装,穿上了印度教传统服饰,他号召以印度教作为印度独立的建国依据,宣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甚至还在国歌中,加上了印度教至上,贬低伊斯兰教的歌词。

穆斯林联盟感受到了国大党和印度教徒的傲慢,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分裂的呼声。真纳一边对甘地的言行表示强烈反对,退出国大党以示抗议;同时继续号召穆斯林保持和国大党的团结。

1922年1月22日孟买大会上,真纳劝说国大党放弃不合作政策,力求通过宪政方式完成印度独立,但甘地当场进行了驳斥,并鼓动印度人民加大不合作运动力度。两人的冲突和矛盾蔓延到整个印度社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裂痕日渐加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赫鲁、蒙巴顿和真纳在签署协议)
三、从民族统一到印巴分治的转变。

1937年印度议会选举后,国大党拒绝了真纳组建联合政府的提议,更多印度教徒更是高呼“印度是印度教徒的印度”,穆斯林完全被排除在政权之外。

这时真纳才清醒认识到,由于宗教文化差异,占印度地区大多数人口的印度教徒,不可能平等对待穆斯林。他所努力建立的那个印度根本不可能存在。于是他也脱下西装,穿上了穆斯林的传统服饰。

真纳喊出了“救穆斯林于危难存亡”的口号,迅速团结其它穆斯林政党,通过巴基斯坦决议,确立了印度穆斯林脱离印度独立建国的政治目标,从早期的民族主义者变成印度人眼中分裂印度的罪人。

1946年6月,真纳确诊患上了晚期肺结核,医生估计他只有不到两年的寿命。他开始与死神赛跑,加快推进巴基斯坦独立的工作,和蒙巴顿历经六次据理力争后,印巴分治方案最终出炉。印度次大陆按居民信仰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

1948年9月底,真纳因病去世。印巴分治中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大迁徙,导致百万人失去生命的大仇杀,断送了他“印巴和平离婚还是好朋友”的初衷。

对穆斯林来说,真纳是国父是英雄。如果没有他,可能今天,他们还生活在印度教的歧视之下。而对于印度人来说,真纳是导致印度分裂,以及这几十年来,印巴战争及冲突不断的罪魁祸首。

(参考资料:《巴基斯坦国父真纳政治思想初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