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是清朝中后期两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尤其是北伐差点就攻入北京城,但太平天国气势虽猛,却难逃农民起义之殇,内部先乱,给清廷可乘之机,最终被清廷镇压,清政府得以苟延残喘。

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爆发时间更晚,直接参加者就是几万新军,人数规模都远不如太平天国运动,却一举掀翻了清廷的统治。

清朝为何能灭了强悍的太平天国,却干不过区区几万新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天国的崛起与清廷的自救

鸦片战争以来,曾经的天朝上国沦为列强殖民地,百姓生活一片水深火热。

对待西方列强,清廷一开始还敢打,后来被打残了,不敢打,只好各种割地赔款。

老百姓痛恨洋鬼子,也痛恨清廷。这个时候,一个叫洪秀全的落第秀才发现机会,他和洋务派一样,“师夷长技以制夷”,利用西方的上帝创建了“拜上帝会”,大肆发展信徒,然后在时机成熟之时,振臂一呼,发动了金田起义,是为太平天国运动。

跟以往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一样,太平天国运动势不可挡,清朝倚为支柱的八旗兵、绿营军腐败不堪,战斗力低下,被太平天国军打得一败涂地,江南被折腾地一塌糊涂,太平天国趁势一度发展到数十万人,还在南京建立政权,甚至出兵北伐,一度打到天津。

如果不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方军事武装给力,清廷就完了。

清朝统治者有本钱,北京丢了,他们还可以“长啸返辽东”,回关东老家。

但曾国藩们不一样,他们是汉人,太平天国打跑清廷以后,就会把矛头对准自己这些官僚地主们,到时候自己的田产家产一股脑都会被太平天国军给抢去。

正因为如此,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打起太平天国来格外卖力,他们的战斗力不是来自对清廷的忠诚,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老婆和孩子。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太平天国不发生内乱,曾国藩也很难彻底消灭,但以往农民起义内乱的老毛病,太平天国也未能避免,甚至更加惨烈。

太平天国不战自乱,一番血洗乱斗后,已经元气大伤,加上曾国藩策略得当,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廷的改革

先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摧残,再被太平天国的长矛大刀教训,清朝统治者似乎也明白了自身处境:如果不改革自强,他们实在撑不了太长时间,亡国灭族也不是没可能,就连慈禧这样的铁杆保守派也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于是清朝统治者开始试图改革,推行洋务运动,在各个领域进行改革,虽然只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单学习西方皮毛,但好歹有了改革的样子。

这一改革,就把自己的命给革没了。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廷居然被弹丸之国的日本完胜,极大刺激了统治者的神经。为进一步军事力量,清廷下令编练新式陆军,“习洋枪,学西法”,史称新军,全称“新建陆军”。

这支新军与以往的八旗、绿营、湘军、淮军完全不同,跟北洋水师、福建水师也不一样,他们完全使用西式的军制、训练以及装备,一切依照德日制度,军事教官以德国人为主,除了一开始还留着长辫子,宣称效忠清廷,他们完全就是一支现代西方军队。

新军是清朝维持统治的最后希望,也是战斗力最强的军事力量。

讽刺的是,正是这支新军在辛亥革命中充当主力军,推翻了清政府。

“新军”最新最强的其实是“思想”。由于长期接受西式教育训练,他们逐渐吸纳西方的开明思想,不再讲究忠君那一套封建伦理,因为大辫子太碍事,既妨碍军事训练,也妨碍打仗战斗,新军竟然动手剪掉了自己的辫子,而清廷对此无力阻止。

事实上,清朝末年的新军名义上效忠腐朽落后的清廷,实际上已经是一支拥有新式思想的独立军事力量,革命思想已经在新军广泛传播,一旦时机成熟,野心家、革命家们振臂一呼,他们就会迅速行动,火线倒戈。

另外,清廷已经对各省督抚失去控制,当革命爆发时,这些督抚各有打算,很多人选择倒向革命,纷纷宣布独立。既失去了新军支持,又失去地方拥护,清政府的倒台也在意料之中。

结语

从表面看,清朝镇压了数十万人的太平天国,却被几万人的辛亥革命推翻。

实质上,是太平天国的愚昧落后导致了自己失败,同样是清政府的愚昧落后导致了自己倒台。历史无数次证明,一时强弱不能完全决定命运,思想上的愚昧落后永远会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