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陕军东征”震惊了全国文坛。这一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值得记录的辉煌时刻。

来自陕西的五位作家,他们的创作激情被当时文学评论家称为"井喷"式的激情,作品的影响力在当年可见一斑。

所谓“五虎上将”即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中蜀汉阵营刘备军中的五位人尽皆知的猛将,五位猛将中任何一位都具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回想当年陕军东征时的五位代表性作家和其代表作,将这五位猛将用来作比喻再恰当不过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五位作家如今也早已功成名就,当然其中有些人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的作品依然有着巨大的能量,他们富有浪漫色彩和个人魅力的生平往事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感悟。

路遥就是这五位“猛将”中被人们熟知的作家之一,回顾路遥的一生,生前一贫如洗,死后却名声鹊起,这不得不说是上天同他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

路遥和人生导师柳青

很多人说柳青开启了陕西文学的巨幕,其多年来深入群众的生活基础造就了一部旷世佳作《创业史》让无数人为之热泪盈眶。书如其名,即使在物质生活极大地满足的今天,读完这本书依然能感受到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开拓进取的顽强拼搏精神。

这个精神不正是我们如今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时正需要的吗?中国人不怕困难,更不怕强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派文学代表人物:柳青

自柳青之后,陕西文学的火种就开始在这片黄土地上传播开来,众多陕派作家也深受柳青的影响,这其中最刻苦的学生莫过于路遥了。

当年,路遥时任《延河》杂志社小说组组长,他目睹了年迈多病的柳青颤巍巍地到编辑部递交《创业史》第二部的手稿。遗憾的是,柳青最终还是没能完成这部作品。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曾坐在柳青的墓碑前抽烟沉思良久,他在想什么呢?令我难以揣测。 ——出自曹梦泉《柳青、路遥与曹谷溪》

路遥十分崇拜柳青,柳青的一言一行都对日后的路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平凡的世界》创作前,路遥曾反复钻研柳青的《创业史》,用它来研究小说创作的结构。他把《创业史》当成了一部机器,将所有零件拆开仔细查看,然后再把它重新组装起来。掌握了“使用说明书”后,一个崭新的路遥时代来了,平凡的世界里,天亮了…… ——出自曹梦泉《柳青、路遥与曹谷溪》

路遥曾这样评价柳青:“能读懂秦岭的只有那个叫柳青的陕北老汉!”路遥尊称柳青为自己的“教父”,这也是这位大文豪对于人生导师的一片赤诚之心。柳青老先生进过“牛棚”,但对于生活一直都是积极向上的,这一点或许也影响过路遥,相比起柳青一生的大起大落,路遥短暂如流星般的一生,似乎却是苦涩多于甜蜜,贫寒多于幸福。

贫苦家庭长大的孩子

一部《平凡的世界》让路遥的名字如雷贯耳,但路遥似乎并未享受到这本书为他带来的“名利”的乐趣,回顾路遥的一生,我们能看到的最多的字眼却是“贫寒”、“疾病”、“天妒英才”以及“失败的感情生活”和“疼爱女儿的父亲”

路遥的童年十分凄惨,出生于贫苦农民家的他条件在那个年代不算出众,甚至寒酸的厉害。小时候的路遥受人欺负了也不敢回家告诉父亲,因为这样做或许会迎来父亲的又一次“拳打脚踢”。

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写道:

“我七岁时候,家里没有办法养活我,父亲带着我一路讨饭,讨到伯父家,把我给了伯父。那时候,贫困生活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十分强烈的印象,尽管我那时才七八岁,但那种印象是永生难忘的。当时,父亲跟我说,是带我到这里来玩玩,住几天。我知道,父亲是要把我掷在这里,但我假装不知道,等待着这一天。”

7岁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太多了,路遥只能被父亲“放弃”,过继给了大伯,大伯两口子无儿无女,而路遥就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新的一员。虽然走进了新的家庭,但大伯家比父亲家里好不了多少,吃不饱饭也是常有的事情,贫穷带给了他终生都抹不去的自卑感。

路遥小时候住过的地方

1973年,路遥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因当过红卫兵头头,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都不敢要他,最后延安大学中文系的领导申沛昌冒着风险拍板,路遥才迈进大学校门。很庆幸路遥遇到了这样一位敢想敢做的校长,否则今天的陕西文坛注定会失去一位极其重量级的座上宾。

大学毕业后的路遥成为了一名编辑,随后发表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之后又加入了作协。

但成名后的路遥依然过得很清贫,每月并不高的工资成为了其家族的“提款机”,同时路遥又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路遥始终坚持“抽好烟”、“吃西餐”、“喝咖啡”等贵族式的爱好,而这些爱好让本就不富裕的路遥更是囊中羞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时无刻烟不离手的路遥

和生活相比,路遥的感情世界也是一团乱麻。

无助的感情生活

20岁的时候路遥遇到了从北京来的知青林红,两人几乎是同时坠入爱河的。林红知性得体,路遥才华横溢,这样看来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似乎就要上演。

那时候的路遥也认为林红将是自己日后的妻子,于是把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工人名额''让给了她,可没曾想到林红走了之后爱上了当时支公的一位干部子弟,转而“回赠”了路遥一封分手信(有说法这封信不是林红所写),这让当时的路遥深深感受到了爱情的背叛。

或许这也是上天给路遥日后失败的感情生活埋下的伏笔。在他的成名作《人生》中,走进县城变为城市人的高加林抛弃农村姑娘刘巧珍,刘巧珍跟路遥的经历何其相似!

后来,路遥认识了她的妻子林达,可是两人的婚姻并不幸福,作为作家的爱人是需要勇气的,这一点路遥的弟弟则描述的更加直白:

1992年初,我嫂子林达正式提出了和路遥协议离婚的,对此,我无话可说,我也十分理解林达,她不知提出过多少次要离婚了。 “作为一个女人,当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个农民也不要找作家为丈夫。当作家可能献出生命,但当作家的夫人同样要经受普通女人无法容忍的各种心灵灾难。在这一点上我不恨林达,也不恨路遥。”林达是开通的,她不要任何东西,准备一个人到北京成家立业。因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乡也一直是她的梦想。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没有谁对谁错,而路遥因为忙于写作,在处理和妻子的感情问题上也是全权交给了他弟弟——对于路遥来说离婚也只是一项“工作”。

在他生命最后的光景里林达选择与他离婚,那时候的他刚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他一下子就把圆珠笔扔到窗外,写作是他谋生的技巧,也是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呕心之作遭遇退稿

在完成《平凡的世界》前,路遥已经发表了中篇小说《人生》,连续两届获全国中篇小说奖。论名气绝对是著名作家,又是陕西作协领导,还曾经出任过《延河》主编。路遥的成名作《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于《当代》杂志上,而当时的陕西作家“三巨头”陈忠实、路遥、贾平凹也都是《当代》杂志十分敬重的作家。

上世纪,《当代》杂志在文坛地位很高

《惊心动魄的一幕》之后,《当代》还发表了路遥另外一部中篇《在困难的日子里》,按理说对于路遥的小说《当代》绝对是最有话语权的了,但《平凡的世界》投稿《当代》时,负责审稿的编辑却是个毛头小子,编坛新人。

据那位编辑自己说,他“十几岁就当民工,抡大锤,打炮眼,拉板车,抬石头,什么苦都吃过。”这一点倒是跟路遥的人生经历有些相似,都是苦孩子出身。路遥把《平凡的世界》拿去给他看,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吧。

路遥对于《平凡的世界》发表应该也是信心满满,还对杂志社提了三个条件:第一,全文一期发表;第二,头条;第三,大号字体。对于路遥这个级别的作家来说,这些条件算不上苛刻。

当天下午,在陕西作协的办公室里,编辑和路遥见了一面,寒暄了几句,拿着路遥的手稿回到招待所,趴在床上,兴致勃勃地拜读。读着读着,兴致没了。没错,就是《平凡的世界》,第一部,30多万字。还没来得及感动,就读不下去了。那位编辑后来自己说“感觉就是慢,就是罗嗦,那故事一点悬念也没有,一点意外也没有,全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实在很难往下看。”

因为读不下去,所以退稿,这就是《平凡的世界》被退稿的理由!

“你说鲍鱼名贵,我吃着难吃,就坚决不吃。读书跟吃饭一样,是为自己享受,不是给别人看的。无独有偶,后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我也没读下去。得了茅盾文学奖,我也没再读。”那位编辑在日后解释自己为什么退稿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但那时的他或许不知道,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只身前往煤矿区,和工人一起生活,为的就是能够原原本本的写出工人在矿井里工作的真实感受,而路遥在呕心沥血的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几次都深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很多人物的解决也令其痛心疾首,但即使如此,路遥仍然咬着牙完成了这部旷世巨作......

在矿区体验生活的路遥

当时陕西作协副主席希望周千万要保密退稿一事,毕竟一位陕西文坛的大作家的稿子被一个小编辑随手就退了,传出去怎么也不好听。而当时在完成《人生》之后,很少有人会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再写出一部影响力深远的作品来。

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在路遥最脆弱的时候,《平凡的世界》被退稿了。

如果梵高在世,看到这样一位和自己命运如此相似的作家,会不会感慨道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和他一样的“大人物”?

呕心之作终于得到认可

相比起梵高,路遥还算是幸运的,至少在有生之年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被世人所认可。

无心插柳柳成荫,地处广州的杂志《花城》因为远离文学核心圈京沪地区,很多作家都只是把自己的二流作品发表于这个杂志,但《花城》也一直在为自己的边缘化形象做着斗争。

《花城》从《当代》得知路遥有长篇新作,他们的新任主编谢望新立刻从北京飞往西安,把《平凡的世界》带回广东,很快就刊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凡的世界发表

或许年少的贫穷和感情上的多舛让路遥每天都过得惶恐,或许是为了补偿童年时的缺陷,他喜欢用奢侈消费来掩饰自己。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六年里路遥写了103万字,抽掉了4万多块钱的烟,那个年代几块钱就是一天的口粮,路遥不止抽了这么多烟,更欠下了许多外债。

或许对那时候的路遥来说,写作就是他的全部,他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择,甚至给自己定了要求''每天完成5000字的写作目标,完不成不睡觉''。正是因为这种没日没夜的大量写作,路遥抽的烟更多了、喝的咖啡更浓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了。

《平凡的世界》终于还是上市了,路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没有人知道路遥是如何完成这部巨作的。他倾注所有心血,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在最敏感的时候还遭遇了退稿,终于在1988年5月25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全部的写作。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或许这是上天对路遥的这部剧作最好的回馈了吧。

爱女情深的作家

1992年,积劳成疾的路遥在经历了无数个病痛的夜晚的折磨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而路遥的妻子林达也是在这个时候选择和路遥离婚,去开启自己的新的生活,而路遥此时并不知道妻子(前)已经离开,病床上的路遥最关心的却是自己的女儿,他一再嘱咐自己的弟弟,要好好照顾女儿。

路遥与爱女

路遥很爱他的女儿,对女儿的疼爱和他几次失败的感情经历无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许文人都是浪漫而多愁善感的。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路遥似乎总是处于被动的一方,但对于女儿的爱,路遥则是无条件的呵护和宠爱。

女儿上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春游,想买几个三明治作为午餐,路遥跑遍全城最后花了60元(当时的60元不可小瞧)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买到了女儿想要的三明治; 路茗茗想学钢琴了,路遥也满足了女儿。80年代的钢琴可是奢侈品,路遥经济实力有限,可是路遥仍咬牙借钱给女儿买了一架钢琴; 当时他们家住6楼,身为父亲的路遥经常宠溺地背着女儿攀爬楼梯。

这些关于路遥宠爱女儿的故事也被粉丝们津津乐道。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有些过于“宠溺”孩子,但回看路遥短暂的一生,这些近乎“疯狂”的举动似乎才是路遥最真实的人生写照。

路遥尽管获奖无数,离开人世的时候给家人留下的却是一堆借条。林达在路遥过卧病在床三个月里仅仅来探望了一次,是来和路遥签离婚协议的。

对于母亲的行为女儿一直耿耿于怀,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女儿也曾将母亲告上法庭,因为当时出版社合同到期仍在出版父亲的作品,而且很多质量十分粗糙,于是女儿将代替自己签约合同的母亲连同出版社一起起诉了。

3年的维权之路,无比艰难,也受尽非议,毕竟和母亲林达在法庭上争锋相对有失体统,但执着的路茗茗还是坚持维权,最终她还是败诉了。好在,母亲林达出于对父女俩的愧疚,将版权让给了女儿。
值得我们拜读一生的佳作

回顾路遥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据路遥生前的好友所说,路遥性格高傲,善于辩论,嘴上十分不饶人,但在其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角色和一幕幕或温馨或让人痛心疾首的画面,或许只有经历过这样的人生,才能写出那部影响深远的佳作。

路遥离开了这个世界,却带给了我们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世界,时至今日,这部佳作依然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去拜读并铭记一生的好作品。

"我们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马云是这部作品的忠实粉丝,除了马云,相信这部佳作能让每一位读者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路遥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那些出身低微的人带来了一束光芒!他用文字的力量让我们知道:路能走多远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而非路上的荆棘和他人的口舌。

路遥之于读者来说,更像是整装出发前的送行者、艰难行进中的鼓励者、到达终点的安慰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