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新闻.生活.美食.科学.爱车.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以案说法】平度于老太的赡养风波

视频:平度市融媒体中心

近日,国家统计局一则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54亿,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约1.76亿。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些为人子女者不赡养老人,老人将不孝子女告上法庭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来看这样一则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93岁的于老太是明村镇台头村人,育有三个子女,本该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却没想到说出了这样一句让人扎心的话。

于老太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自从老伴去世后,老人一直独居。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儿女贴身照顾。可三个儿女因为老母亲的养老问题,多次发生争吵纠纷,经村委会调解就不下十次,但每次调解都无疾而终。最终,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到了无人赡养的地步。2018年,于老太一纸诉状将三个子女告上法庭。

法院经过开庭审理,判决于老太由大儿子赡养,两个女儿每月给老人300元作为赡养费。有了判决书,于老太的赡养问题也有了着落。可没想到,矛盾并没有结束。

市人民法院明村法庭庭长尚丰文表示,大儿子养母亲养了25个月,觉得累了,而且有时候他要到外地去照顾孙子,想三个人轮流赡养;两个女儿觉得每月300元有点高,而且他们也怀疑这些是否真正用在了母亲身上。于是在履行判决义务一段时间后,2019年,三个子女找到村委,又重新签了一份调解协议。但这份调解协议没有通过法院诉讼调节,也没有经过司法所人民调解等途径,没有司法确认,也就没有法律效力。

判决书无法继续履行,协议对子女的养老行为没有约束。老人又一次被“扔”了出来。明明子女们都有赡养能力,但为何谁也不愿意去赡养老人呢?他们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恩怨呢?

究其原因,三个子女矛盾的症结就在于老母亲的那笔养老钱上。于老太每月会领到高龄津贴约200元,自己租赁出去的土地也会产生部分租金,还有其他的一些补贴。算下来,老人每月也有700多块钱的收入。刚开始,于老太跟着大儿子养老,老人便将存有这笔钱的银行卡交给了大儿子保管。可两个女儿却认为自己每月交给于老太的赡养费,不应该交给大哥保管,而且很多时候,这笔钱并没有花在母亲身上。于是,三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这时,明村法庭和明村镇司法所提前介入,对这起赡养案件进行联合调解 。

调解前,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意愿起草了调解协议。可在调解中,三个子女各执己见,僵持不下,大儿子不想自己单独赡养老人,也不想将老人的养老钱拿出平分;两个女儿拒不缴纳赡养费,要求平分老人的这笔养老钱。三个人甚至谈及到了老人百年后房子怎么分,地怎们分。

儿女们吵成一团,在家等待的于老太也频频落泪。老人说,自己的三个孩子以前都挺孝顺,他们之前的感情也很好。可自从自己生活不能自理了,孩子们就变了。赡养老人本该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但在眼前一点利益的驱使下,血浓如水的三兄妹却反目成仇。

从中午1点到下午6点,调解小组整整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从骨肉亲情、手足之情以及法律义务等方面进行劝说、调解。最终,田家三兄妹终于就母亲的赡养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确定了赡养方案。

按照调解协议,三个人轮流赡养老人,每10天轮一次,赡养期间产生的费用自行承担,不能动老人的财产。老人的存折由二女儿保管。田家三兄妹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在经过司法确认后,关于于老太赡养的这份调解协议终于具备法律效力。

这场僵持了近3年的赡养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于老太的晚年生活总算有了着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后】

在节目播出前,记者联系到老人所在的村委,村主任反馈说子女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都在尽心尽力的照顾老人。一般来说,在道德评价、社会调解不起作用的时候,司法作为最后的兜底手段,对于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不孝子女,应给予强有力的惩戒,体现法治。但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铁石心肠,羊羔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对于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更需要对症下药,需要打开彼此心结,让他们回心转意。这就更需要法律以更柔性的姿态参与调解家庭矛盾,通过道德的力量去规范和引导,让赡养老人成为每个人内心的基本准则和自觉行动,而不是把它单纯当做心中的法律底线。千万别变成骨肉至亲对簿公堂,到那时赢了官司又如何?无论对老人还是子女,都是双输的结果。

小编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