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今中外的帝王们中间,大明王朝开朝皇帝的出生大概最为草率。 出生的时候,连块裹身子的布都没有,幸亏二哥到河边提水时捞了一块破绸子,才解燃眉之急。他排行第八,所幸就叫“重八”。 遇大疫、当和尚行乞、算卦决定去当兵……他耐性极佳,运气极好,也颇有想法,在反元力量中,他是称王称帝最晚的一个,但也是笑到了最后的一个。 朱重八,就这样农民坐上龙椅,史称明太祖,朱元璋。 龙椅上的这位农民,有哪些施政措施呢? 一. “不患寡而患不均” 古代农民的理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最佳白话文解释是,“不怕日子穷,就怕别人不和我一样穷”。 而朱元璋为世代江山稳固,也要严厉打击地主阶级和官僚阶层。 由此,一拍即合。皇帝和底层农民联手,共同挤压中间阶层,地方上的富家大户被清洗一空,大明朝开创了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 二.高度计划性,构建乌托邦 在朱元璋的理想社会里,帝国人民的社会生活都应该在皇帝的指挥下整齐划一。 皇帝每月都亲自写作宣谕一道,提醒百姓每个月做的事。各村置鼓一面,鼓声一响,群村人员会集田野耕作,违令严惩。人民公社时候的统一号令制,600年前,朱元璋已经想出来这个非同凡响的主意 。 三.控制,还是控制 为了摸清中华大村的家庭,朱元璋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同时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周密的户口制度。如果大明王朝的百姓迫不得已,想到外地办事怎么办? 朱元璋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开“介绍信”。 四.思维格式化 洪武政府是典型的“全智全能政府”。 朱元璋和臣下认为自己是正义与公理的代表,有权为老百姓规定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乃至审美情趣。比如,对妇女们的发型也有严格要求。 洪武五年,朱元璋命在各村头建造两个亭子,一个叫“申明亭”,一个叫“旌善亭”。前者召集全村百姓来学习谕zhi,后者则类似今天的光荣榜。所谓“教化”,被谁“化”,朝什么方向“化”,“化”成什么样,老百姓无权过问。 各级学校功课,自然都是皇帝直接指定。 而所谓“学大诰yun动”,就是朱元璋晚年为了整顿官僚队伍,而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一场群众大zao反yun动。可见,文革绝不是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