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康德关于知识的构成。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知识要素论”中,康德提出了构成知识的两个要素:直观和概念。康德说,直观和概念合起来才能构成了知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观来自于感性能力;而概念来自于知性能力。就像康德说的,人类的知识产生自心灵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中一个是接受表象的能力,即感性能力;一个是通过这些表象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即知性能力。通过感性能力,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也就是直观;通过知性能力,该对象在我们的心灵中被思维,形成了概念和概念的关系。只有这两种能力相互结合,才能产生出知识。

直观又分为:经验性的直观、纯直观。经验性的直观比如我们看到红色的苹果,触摸到光滑的羽毛等等,这些是来自于耳鼻眼舌身,等感觉器官直接接收的信息。而纯直观也称之为 “先天直观”,它们包括:时间和空间,它们是直观的纯形式。

总的来说,经验性直观来源于经验,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康德说,知识是开始于经验,同时光有直观还不行,因为直观只能给我们一个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等直观,但是这离知识或者判断还很远,还需要赋予概念,概率来自于理性,比如一个红色的、圆圆的、甜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之为“苹果”,苹果这个概念都是人类运用理性的能力,赋予这个事物的,苹果、红色这些概念只有人类能理解,其他动物是不知道的,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以,有了直观之后,我们需要概念,才能形成人类可理解的知识。

所以康德说,人类所有的知识有两个要素:直观+概念。而且我们需要通过经验+理性才能认识这个世界,经验来自于感官,而概念需要知性,而形成知识需要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我们要讲的“概念”是纯粹的概念,纯粹知性的概念,和基础的概念,而不是复合的或者派生的概念。比如“红色”是一个基本概念,而“玫瑰红”就是一个“复合的”或者说“派生的”概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直观”,并不是事物本身,我们看到的一个‘红色的苹果’,只是“苹果”这个物自体的一种表象,我们的直观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本质,康德称之为‘物自体’。所以,“物自体”是不可知的,这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结论。关于物自体我们后面会聊。

所以直观和概念是构成知识的两个要素,但是有两个其实还不够,知识是一种判断,所以还要把直观和概念连接起来,才能形成知识,比如:苹果是甜的、苹果比桃子更好吃等这样的判断等等,但这些知识显然是经验性知识,也就是综合判断而来的,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在康德的知识论里面,康德所要获得的真正的知识,是那种“先天综合判断”,也就是既是先天的,具有必然性,也是综合的,来自于经验,这样的知识存在吗?

在康德之前,数学被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标准先验知识,也是一种“分析判断”,类似1+1=2是不需要借助任何经验的,数学和几何学都是一些简单的公理和定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具有高度的必然性。

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里面,数学也是一种“先天综合判断”,他举了一个算术的例子,康德说,比如7+5=12,我们从7和5两个概念它们相加为什么能等于12呢?其实不借助任何经验的直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出12这个概念的。为什么7和5两个概念相加会和12这个概念相等呢?

7+5=12这个结论得以成立,是因为我们借助了经验,人们必须超出这些概念,借助与这两个概念中的一个概念相应的直观,例如其5个手指或者5个点,这样把直观中给出的5的各个单位一个一个地加在7的概念上,最终得出了12个概念。

因此,人们实际上通过7+5=12这个命题扩展了自己的概念,而且给前一个概念加上了一个,在它里面根本没有想到的新概念。也就是说,算术的命题在任何时候都是综合的,是从经验性直观开始的,然后经过概念的扩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一个新的知识。

康德说,人们如果选取更大一些的数字,就将更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清楚,无论我们如何摆弄我们的概念,不借助于经验的直观,仅仅凭借理性的分析我们的概念,我们将永远得不到和。所以,康德指出,人类的知识是经验和理性的结合,起源于经验,形成于理性。

产生知识需要两种能力,感性能力和知性能力,感性能力的要素是直观,而直观包括经验性直观和纯直观,而知性能力的要素是概念,再经由理性将概念和概念进行关联,最后形成了知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