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复工后,比影迷更幸福的人只可能是诺兰的影迷了。

8月2日《星际穿越》重映,单日票房突破1970万元,创影院复工以来单日票房最高纪录,仅三天便让累计票房破8亿足见诺兰的这部神作历久弥新的魅力。

随后好消息不断,上映10年依然被影迷津津乐道的《盗梦空间》定档8月28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影迷们开心得像个陀螺一样,好消息又来了——

克里斯托弗·诺兰最新力作《信条》终于定档9月4日。

《信条》的定档意义非凡。

作为内地院线复工后首部同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信条》不仅是给久违院线的观众们的一剂强心剂,同时也是院线重新唤醒观众美好记忆的钥匙。

凭借着诺兰出手从未失手的过硬品质,《信条》成为重燃院线观影热潮绝不夸张。

同时院线也给足了诺兰大神助力,从8月2日到9月4日一个月之内接连三部作品上映排面十足。

多年以后回首,影迷们注定难忘这个“诺太郎的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信条》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帅如罗伯特·帕丁森的朋友一定会问,这是时间旅行的故事吗?

不,这是一个时空逆转的故事。

了解诺兰的观众一定注意到了时间这一关键词,因为时间概念的运用一直是诺兰作品中的强大魔法。

《记忆碎片》将时间敲碎重组,让记忆和复仇变成脱缰之马。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时间的压迫将正义从光明引入黑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盗梦空间》让时间与梦境碰撞,迸发出无尽的想象。

到《信条》,诺兰挑战了前所未有的时间概念,时空逆转。

时空从二维的时间发展成为更立体的维度,其中不仅要在电影中依靠剪辑制造时间变换,还要根据场景剧情发展成更加多变的影像。

众所周知,在一切影视动漫作品中,掌握时间的能力都是最强的。

上一部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时空旅行的作品叫《X战警:逆转未来》,上一次让我们记住的时空旅行能力叫还我漂漂拳,它们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关于时空旅行的电影,都很可爱。

给予《信条》巨大期待完全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这部电影是以导演实力为基础,通过基本信息便可证明品质的。

除了时空旅行的新玩法,其他任何元素都包含了诺兰扬名立万的特色。

01 烧脑剧情

烧脑是诺兰电影的基因,无论什么类型的作品在诺兰的执导之下都会变成烧脑电影。

诺兰会利用多线叙事和鬼斧神工的剪辑手法使得剧情变得扑朔迷离又不失逻辑。

即便是《敦刻尔克》这样的历史题材,在诺兰的操作下也可以成为情节扣人心弦的全新故事。

除此之外,在看过诺兰电影之前,谁也无法预料故事的真正内容(除了《敦刻尔克》的结局),这也是我们无法给出《信条》具体故事走向的原因。

故事的复杂和深度使得电影回味无穷,每次重温都能产生新的理解和新的发现。

多次与诺兰合作的制片人内森·克劳利透露,为了充分理解这个故事,他读了五遍《信条》的剧本。(暗示五刷)

02 强力卡司

英雄惺惺相惜,好导演的作品自然常伴好演员。

进入好莱坞后诺兰的作品一直星味十足。黑暗骑士系列的克里斯蒂安·贝尔,希斯·莱杰和汤姆·哈迪,《盗梦空间》的小李、囧瑟夫,名不经传的《失眠症》三位主演阿尔·帕西诺、罗宾·威廉斯和希拉里·斯万克身怀四座奥斯卡小金人,是不是很离谱?

《信条》同样拥有闪亮的卡司阵容。

男主角约翰·大卫·华盛顿是丹泽尔·华盛顿的儿子,近年势头迅猛频繁出入颁奖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伯特·帕丁森遁入文艺电影界多年,最近的接片眼光越来越好,《好时光》、《灯塔》的惊艳让观众发现他早已从暮光男蜕变。

这次回归主流大制作想必也是看中了诺兰的故事。

伊丽莎白·德比齐是《信条》中的一抹亮色,从预告片看她的角色在故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然,《信条》也少不了诺兰的御用搭档迈克尔·凯恩。“诺太郎的夏天”,凯恩爵士全部都有参演哦。

03 银幕革命

诺兰一直在引领银幕革命,在3D风靡全球的时代,诺兰的2D胶片风独树一帜。

诺兰对IMAX情有独钟。他的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运用这种超级画质制式。

《信条》采用IMAX与70mm胶片的混合制式制作,对于这部电影,院线观看绝对是最佳选择。

04 硬核实拍

诺兰的作品深受观众爱戴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其制作量级,自《记忆碎片》成功进入好莱坞后,诺兰的作品成本就没缩水过。

即便是烧钱诺兰也能烧出别样风采,因为他是真的在烧。

诺兰在使用特效镜头时极其克制。《蝙蝠侠:侠影之谜》中他用了620个,画面眼花缭乱的《盗梦空间》有500个,到《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减少到450个左右。而斥资两亿美金的《信条》已经不到300个了。

那么这些镜头都是怎样呈现的呢?

诺兰的方式一直很硬核。

为了追求真实效果,诺兰一直都在实拍。

远景人物用纸壳;宇宙场景靠绘制。《蝙蝠侠:黑暗骑士》真的炸了一家医院,为拍《星际穿越》种了几百亩地,结果电影票房和玉米地双丰收,成功实现了盈利......

世界名画《丰收》

而《信条》中有这样一处情节:

盲猜这部实(bao)拍(po)一架波音747。

要是诺兰会执导灾难片,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最后我想说,《信条》的出现真的太及时了。它不仅是对阔别院线的影迷的福利,也是对亟需帮助的院线一次重振雄风的机会。

作为电影院的忠实粉丝,诺兰此前撰文希望观众在疫情结束后不吝帮助:

“当人们想到电影,首先想到的是明星演员、电影公司、光鲜一面。但电影业其实关乎每一个人:摆零食摊的人、开动器材的人、负责门票和预订的人、做推销的人、打扫电影院厕所的人……那些平常人,很多都不是拿固定薪水而是小时工,通过运行我们的社交聚集中价格最合理、最平等的场所来谋生。”

“其中受害最大的是从业者们,比如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影院最大的吸引力,其基础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性——想要在一起的渴望。而现在,这个天性正与我们唱着反调,这让形势艰难透顶。也许,你跟我一样,曾以为自己去看电影是为了环绕音、零食、汽水和爆米花,或大明星。但其实不是,我们去影院是为了彼此。”

是的,为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