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豪车与拖鞋)

广东GDP连年全国各省第一,江苏也是狠追十几年愣是没有追上,经济内循环之下,产业转移到内陆中西部,内陆各座大城恢复往日荣光也近在咫尺,沿海地区财富的维度也基本就此固定,今后江苏恐怕更难以追上广东了,除非会有突然的因素出现。

珠三角的东莞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东莞也一度被人公认为文化沙漠之地。东莞被人称为文化沙漠到也罢了,整个广东也被很多人认为如此。理由就是过去广东唯GDP至上,珠三角地区太注重金钱,导致珠三角和非珠地区差距太大。一谈论起珠三角就想到厂仔厂妹的印象,还有广府区广州、佛山、中山等这些地方的低调富人,经常以拖鞋背心的形象示人,更是让人难以和高雅的艺术气息挂钩。

(广州大学城附近古建筑)

其实,广东被某些人判断为文化沙漠的原因里,不能说它错,但也不完全对。

一、先入为主的印象:岭南自古就是偏远地区,现代发达起来了,广大内陆地区需要到这里来讨生活,以往很多内陆城市都曾经是都城或者主城级别的,比如河南开封洛阳安阳,陕西西安,甘肃兰州,辽宁沈阳,湖北襄阳荆州,云南大理,重庆等。曾经的骄傲形成今天主观的判断。

二、广东粤菜作为高档菜系闻名大江南北,这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但是饮食类的文化是最脆弱的,游子的口味不随地区的迁徙而改变。所以本可以作为饮食文化而传播的粤菜只能落得个清淡、比较有营养、很多汤汤水水的印象了。

三、粤曲这类文化属于地区性民俗文化,粤语地区很多人都听不懂,何况非粤语地区的人了,甚至比黄梅戏的影响力还要弱。建筑也是同理,骑楼这些南粤派建筑比不过众人眼里所认为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襄阳之类的正统建筑形象。

四、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影视文化只能说是一种时效性的弱文化,随着其他地区经济发展起来,自然会被人淡忘,看看今天还有多少有关于粤语的经典影视剧就知道了,这里和十几年前韩流兴起,如今逐渐式微是一样的道理,影视文化始终撑不起文化这个大盘。

五、六祖惠能、张九龄、黄遵宪、马思聪、陈残云、高剑父、黎雄才、钟敬文、冼星海、关山月、潘鹤、刘斯奋、红线女等这一批广东名人里面,有思想界,有书画界,有雕塑界,有音乐界等等各领域的行家,可也都是曲高和寡,普罗大众闻所未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名博士代表与葛洪)

所以,广东被人称为文化沙漠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与其说广东没有文化底蕴,倒不如说广东未能充分挖掘这厚厚的文化遗产,未能真正打好“文化牌”而来得贴切。广东欠缺的是对这些“文化”的包装,缺少的是对这些璀璨文化的宣传。

珠三角广府这个地区非常重利,说好听点就是务实,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罗浮葛洪,也仅仅是被利用来卖药膏做宣传,看着电视里口口声声一句“葛洪,葛洪”的广告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现代某个走江湖卖药的人,其实是一位1700多年前和慧能祖师(流传给子孙的佛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同一等级的思想、医学、化学三栖跨界大师,试一试随便找一个粤语区的人问问葛洪何许人也,恐怕能说出一二的人寥寥无几,优秀的人物文化给宣传成这样,被人说成文化沙漠就怪不得别人了。

另外,汉民族七大民系,广东三大民系就占了其中之三,分别是客家、广府、闽南,此外还有不少亚民系,由于经济优势,珠三角的广府居于领先地位,导致客家和闽南很多优秀的文化处于弱势地位,比如客家山歌、工艺、建筑和闽南功夫茶、二胡等等。

广东本身是有很多优秀的元素,但“懒于”去宣传,因为宣传这些文化看不到短期的回报,也只能是民间某些很优秀的人在孤独地传承着本土文化,而不能为外人所见及所闻,又局限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挺可悲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