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文文,这次又不回家啊?”

每到法定节假日,单位里必然大包小包堆满整面墙,为的就是下班后立刻赶往各大交通站,早早回家陪父母过个节。对比大家的积极主动,文文大概是最无动于衷的一个,甚至会主动提出替我们值班,毕竟三倍工资呢。

这次也一样,大家都拉着箱子下班时,只有文文一身轻松,明显是不打算回家。

在我询问她原因的时候,文文才告诉我,她从上大学开始就不再回家了,不到春节,不想热闹。倒不是父母如何苛待她,只是有些成长经历注定孩子更加自立,也意味着不需要来自家人的联络。举例来说,以下家庭出身的孩子,上大学后便不再与父母联络了,理由现实又扎心。中了的及时纠正,别到二三十年后再抱怨孩子白眼儿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特别强势的家庭

以文文为例,她的父亲属于性格比较强势的类型,在家属于一言堂,说一不二,其他家庭成员没有置喙的余地。从小到大,文文对家庭氛围的感知就两个字:压抑。其实从孩子两岁开始,父母就要有意识的开发孩子的自我意识,鼓励孩子表达自我。但在文文家里,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无论是她还是哥哥,表达自我需求的后果就是被父亲强行打压。

于是,文文上大学选择了离家较远的城市,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本地,跟家里的联络降到最低,但每月会往家里寄钱。对文文来说,只要不与父母相处,那两代人的关系就能维持表面的和平,一旦回家,就意味着她要回到小时候的无助中。

父母喜欢吵架的家庭

这是很多孩子长大后不愿回家的第一主因,有些家庭的大人不懂得气氛平和对孩子有多重要,整天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夫妻之间争吵不断,这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童年阴影。小时候没办法逃离的孩子,在有能力的时候就会头也不回地离开。

说白了,没有人愿意活在戾气当中,当大人三天一吵、两天一闹时,这个家对孩子来说便不再温暖,更不必说留下了。谁愿意身陷负面情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忽略情感交流的家庭

中国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习惯了“上位者”的角度,比起鼓励沟通,更喜欢用大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表面上没什么,实际上早已触犯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独立性。

事实上,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长若是不沟通交流,就很难明白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久而久之,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越拉越深,孩子也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等到长大成人,孩子发现父母不在身边更舒服时,就会果断离开家庭,奔向快乐。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儿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