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说简单点,一句话可以概括,说复杂点又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回答这个问题。

从创作的角度看,曹公设立宝黛钗三个人物的用意

从小说创作的宗旨来看,目前大家公认,红楼小说设立了两条线,一条是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另一条是以贾府由盛及衰为主线展开。这两条线本身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后者为前者的依靠,前者以后者为活动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部小说,如果人物形象扁平,情节平淡无奇,相信没有人愿意读这样的小说。因此,小说的冲突,为男女主人公制造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通过人物和情节来体现作者的创作思想。

宝玉如果喜欢宝钗,那就成了江南的甄宝玉,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只不过是一场四大家族的通婚,将命运绑得更紧了些,走不出才子佳人小说的套路。

但是贾宝玉偏偏喜欢林黛玉,而林黛玉又偏偏父母双亡,原生家庭已经走向了衰落。她本身的命运和前途在封建社会所崇尚的风气下变得扑朔迷离,在身份地位上出现了与贾宝玉不能完全对等的矛盾,这又成为贾府考量家族婚姻的因素之一。

因此,贾宝玉喜欢林黛玉,再加上薛宝钗横刀割爱,从创作角度上来看,能够制造出更多冲突和矛盾,使小说更具张力,深 化创作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说情节本身来看,离不开“木石同盟”的传说

作者在开篇即说,真事隐去,假语存焉,故借通灵之说,因此,创建了两个神话架构。一个是“女娲补天”神话,一个便是“木石同盟”之说。前者可以延伸出的寓意很多,而后者则是专门宝黛爱情而设立的前缘。

但是作者在“木石同盟”的设立上,又一反常态,其目的不是为了平常人们所向往的那种走向幸福大结局而准备的,而是别出心裁的创造 了“还泪之说”,这是极具想象力的创造。

一个是施恩的神瑛侍者,一个是报恩的绛珠草,在这个传说中,前者为仙,后者顶多是个精灵,或者是“妖”,从实质上讲,他们之间的地位也是不匹配的。因此,绛珠草还愿的终极目的,便是燃烧自己,将自己所受精华以眼泪还予神瑛。这种方式本身就带有了满满的悲情色彩,因为谁的眼泪,都意味着一种曾经的苦难。

两者同时降落到尘世间,神瑛幻化成贾宝玉,绛珠草成了林黛玉,在二人前缘的促使下,林黛玉走入贾府,遇见贾宝玉,开始执行她此生的夙愿--还泪。从一见面就开始哭,一直哭到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泪尽而亡。

因此,“木石同盟”讲得是一个以泪报恩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搭建出人间的宝黛爱情,在眼泪的催促下,必然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结局。

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宝黛相爱符合志趣相投的恋爱原则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一个人物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先天因素密不可分。贾宝玉诞生的环境很特殊,也很特别。

宝玉衔玉而生,这是一个人出世时的先天身份,自带特定使命,也是一件十分罕见的事,这是他在贾府特殊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贾府后世子孙不足,到第四代已明显出现人丁不旺的趋势,在古代人丁不旺并不是一件吉利的事,中国人一向讲究多子多福,尽可能多的延续后代,以此来延长家族繁盛的年限。但是我们看贾府,人丁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在子孙中寻找一位能够担得起贾府大业的接班人就显得有点困难了,贾宝玉不仅是死去的宁荣二公选定的接班人,也是活着的贾母选择的人选。

因此,贾宝玉在贾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不仅身上有先天的光环,而且还背负了贾府希望的光环。这就为他在贾府赢得了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不像贾环一样,处处受打压,被人看不起。贾宝玉在贾府几乎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这种宽松的环境,也让他的性格更加的具有多面性,小说中所言“混世魔王”,“孽根祸胎”。

再看林黛玉生长的环境,林家祖上也是列候之家,原本袭了三世,到林如海父亲,因皇恩浩荡,又多袭了一代,林如海亦是才高八斗,以探花的身份出道,更是为家族争得了脸面。然而也同样有一个问题,至如海后世子孙严重不足。生了一个儿子早夭,只留下了一个女儿林黛玉。

这样林黛玉也赢得了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父母疼爱有加,让其读书写字,再加上天生体弱,家人更是照顾得相当细致,也不会给予她更多的管制。林黛玉的成长环境也是相当轻松,既没有振兴家族的重任在身,也没有受制于封建礼教的魔爪之下。

宝黛都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成长的,思想上都毫无压力,行动上也相对自由,彼此都少了许多规矩的掣肘,因此,他们二人先天宽松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在一起玩耍时,冥冥之中便产生诸多的共同语言,少了几分隔阂。在此基础之上,两人对功名都无特别执念,消除了利益之争,在思想上值得相互信任,成为可以相互依赖的知己。

因此,贾宝玉偏爱林黛玉,既受先天环境的影响,又有后天朝夕相处的培养。两人的恋爱符合志趣相投的原则。

综上所述,贾宝玉偏偏爱上林黛玉,既有小说创作上的因素,也有人物塑造上的需求,还有小说情节上的设定,因此,宝黛相爱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