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取得了丰功伟绩,被记录在史册。但历史就是这样,这些历史人物在完成自己所在阶段的历史使命之后,他们依旧被后人用来借古讽今的样板,于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对历史人物不同的声音,也正因为此,才让这些历史人物更加的丰富和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古一帝秦始皇画像

三个大人物都不简单

秦始皇、汉高祖刘邦和霸王项羽这可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秦始皇灭六国结束战国割据状态,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王朝,而且他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封建国家管理制度,这一套政府为后世传承发展了几千年,而且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钱币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封建经济社会发展。

刘邦画像

而汉高祖刘邦,也是非常厉害人物,他本是一个小混混,当了一个泗水亭长,好吃懒做还好色,平日里他周围围着一群好哥们,最终走上反秦起义的道路,且最终打败了楚霸王项羽,推翻了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建立起西汉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霸王项羽更是大名鼎鼎,名门之后,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后跟随叔父项梁参加反秦起义斗争,项羽是杰出的军事家,他不仅仅勇冠万夫,智超凡俗,而且战无不胜,功无不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几乎没有几次能战胜过项羽的,但为何最终刘邦最终胜利,关键就在于项羽的高傲和盲目自大,自以为是,不能虚心听从谋士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在几个关键环节中的失误,葬送了自己大好的时机,兵败最终在乌江横刀自刎而亡。

文人笔下的他们

自古以来就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后世历代封建王朝都会积极吸取前世王朝灭亡的教训,来指导本朝的发展以维持长久的统治,而在这个过程中,文人们发挥了非常突出的重要作用,而这里的文人不管是“出世”在乡野躬耕布衣,还是“入世”居庙堂之高,文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比较有爱国的情怀,这种情怀不分居庙堂之上还是乡野村夫,当统治者们昏庸无度的时候,他们都会拿起他们的武器毛笔写上几首愤恨的诗词,借古讽今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而多被文人借古讽今的人物中,秦始皇、刘邦和项羽这三个人又占有一定的比例,之所以是这样,因为秦始皇身上既有灭六国统一的霸气,又有统治的暴政,刘邦既有以芝麻大的小吏,一步步统一国家建立西汉王朝的伟绩,又有年轻时地痞流氓行径,以及项羽既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勇猛霸气,又有自以为是、盲目自大的短视,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可以借鉴的东西,也有可以被用来批判的东西,所以大多数描写他们三个人的诗歌都是上半部分肯定赞美,下半部分批判,但也有完全肯定的,就比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可过江东。充分肯定霸王项羽那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精神。但也有完全批判的,就比如清田雯的《咏古》:谁教玉体两横陈,粉黛香消马上尘。刘项原来称敌手,虞夫人后戚夫人。贬低刘邦和项羽,看似两个人都是盖世英雄,但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焚书坑儒

一位唐朝诗人写了一首诗,将秦始皇、刘邦、项羽三人全部进行辛辣的嘲讽

这位唐朝诗人就是章碣,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进士,他最出名的一首诗就是讽刺这三位大人物的,这首诗的名字叫《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动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从秦末动乱入手,无情地对秦始皇焚书坑儒暴政的谴责和嘲讽。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烧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术,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这一场浩劫将中国历史上很多非常珍贵的古籍付之一炬,一场文化浩劫,就此一些珍贵的书籍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中的刘邦

作者做这首诗的目的就是在讽刺秦始皇的这项愚昧的措施,原本想在思想上控制愚弄百姓,好让百姓服从自己的统治,但是后起之秀的刘邦和项羽确实“不读书”之人,刘邦当时是秦国的一个泗水亭长的小吏,也是一个小混混,也没有读过几页书,而项羽是一位武将,武力超群,但在读书文化上也是很少,但就是这两位读书很少的人把大秦帝国给掀翻了,你说秦始皇的这种焚书坑儒的做法有没有用呢?

影视剧中的项羽

虽然在这首诗中,作者讽刺的对象是秦始皇,但是他将刘邦和项羽归类与不读书这一类中,明显是对刘邦和项羽的鄙视,作者认为刘邦就是一个小混混,根本就没读过书,项羽只是一介武夫,武力过人而读书甚少,这种想法有点言过其实了,如果刘邦和项羽仅仅是这样的话,估计也不会在秦末上演了那么精彩的对决和惊心动魄的战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