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91岁高龄的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坐着轮椅到人民大会堂见证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让在场的很多人泪目。这一幕的发生基于孙家栋和北斗之间深厚的情缘。想知道他们之间的故事吗?(文末有彩蛋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时候,北斗七星常被人们当做指引方向、认知时节的标识;如今,以“北斗”来命名的北斗系统则承载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斗全球组网示意图

山高水远有行迹,海阔天空知何处。天上的北斗时刻陪伴着我们,地上的北斗人时刻在为天上的北斗保驾护航,孙家栋就是众多北斗人中杰出的代表。但他从未以总设计师的身份自居,他说自己“只是千千万万航天人中平凡的一个”,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自己。

北斗之父,

扛起“飞天”大旗

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规律在任何领域都适用,科技方面尤甚。

1993年,“银河号”货轮到中东地区运输货物,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自己的导航系统,所以只能依靠美国的GPS定位系统。当货轮行驶到印度洋时,控制设备突然失去了导航信号,船员无法分辨方向,只能停止前行。

究其原因,竟是美国因怀疑中国向中东输送武器而故意停掉了海域内的信号。对此,中方百口莫辩,只能忍辱负重,接受美国的检查要求。

这件事让孙家栋如鲠在喉,心中五味杂陈,他找到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提出“发展卫星导航,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两人一拍即合,联名向国家“上书”,建议启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工程。

1994年,我国开始启动北斗一号工程,孙家栋获聘为第一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后来他也因此被誉为“北斗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杨武敏 摄

在与其他科学家进行反复讨论之后,孙家栋提出两方面问题,一是经济水平,二是技术水平。根据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如果要搞一个全球性的卫星系统,一定要结合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当时国家虽然没有全球性的需要,但从长远考虑,今后一定要建立全球性的导航定位系统,这对于国家以后的经济发展也是必需的。

不仅如此,当时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甚远,难以保障北斗工程的顺利进行,如果要搞全球性的导航定位,在技术上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这就意味着这是一场持久战。

2000年10月,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飞冲天,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工程迈出重要的一步。同年12月,第二颗北斗卫星也顺利升空。随着第三颗北斗卫星的升空,2003年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完全组成,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建立完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在带领团队出色完成“北斗一号”任务之后,孙家栋又连任北斗二号、北斗三号总设计师,带领一代代北斗人扛起“飞天”大旗,为我国卫星工程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斗收官之星 图片来源:新华社 江宏景 摄

自主创新,

做自己的卫星

中国的卫星,一定要是“中华牌”。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该如何建设?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

北斗收官之星 陈忱 摄

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模式。

无论身在何处,

都要谋其发展

“北斗的应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孙家栋如是说。

在担任总设计师时,孙家栋指挥北斗系统工程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北斗系统的应用工作,始终强调北斗要“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他大力倡导北斗系统的普及工作,努力让北斗系统走进千家万户,让人们感受北斗卫星的神奇魅力。他还高度重视北斗产业的培育,坚持打造北斗“中国芯”,推动北斗产业链从无到有,形成完整产业链。

此外,孙家栋还积极推动北斗系统向国际化进军,在国际平台上掌握主动权,开展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合作与协调,让中国的北斗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的北斗。

虽然现在孙家栋已不再担任北斗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但无论身在何处,他始终心系北斗的发展。

“当前,卫星导航技术正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促进下,卫星导航数据获取成本大幅降低,使信息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孙家栋说。

他注意到,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互联网的能力远超从前。因此,他借用“互联网 +”的理念,呼吁天地信息融合的创新发展,让北斗系统成为更加智能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天是我的兴趣,一辈子也不会累。”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最年长的北斗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无数荣誉加身,却始终云淡风轻。这就是孙家栋,一个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的科学家。(李曼)

看完孙家栋和北斗的故事,

请看改革君为各位奉上的彩蛋。

小伙伴们,请拿起手机,开始呼叫北斗!看看有几颗北斗卫星正在陪伴着你?

北斗,北斗,收到请回答!

24颗北斗卫星正在陪伴着改革君,你呢?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