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隆庆皇帝驾崩,临死前留下遗诏由高拱、张居正、张仪等三位内阁大学士辅政。但不可忽视的是,政治上崛起了一股新兴势力——冯保。冯保在世宗朝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穆宗登基,冯保屡次想升掌印太监,但是因为高拱反对,始终没有达到目的,所以他和高拱结下了不解之仇。

《明史·冯保传》称:“保又矫遗诏,令与阁臣同受顾命”,从种种情况来分析,冯保当时还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孟冲。冯保经过策划,在穆宗去世,神宗即位的的这15天中,他设计驱逐了掌印太监孟冲,夺取了他的位置。孟冲原本是高拱举荐的,这下子高拱与冯保的斗争已经很尖锐了。高拱已经准备放手一搏整倒冯保,冯保反手打出一道杀手锏,差点把高拱整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拱

隆庆六年六月十日,皇太子朱翊钧正式登基,是为明神宗,以明年为万历元年。从这年的六月十日到六月十六日,这7天,整个朝廷处于惊涛骇浪之中。在政治方面,是内阁和司礼监的对立;在人的方面,是高拱和冯保的对立。冯保的后盾是陈皇后、万历生母李贵妃;高拱的后盾是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高拱是老斗士了,他接连战胜了好几位元老,包括徐阶,他看不上一个新进的掌印太监。内阁中,高仪是自己引进的,入阁才1个多月,次辅张居正和自己是十几年的同僚,和自己志同道合,看到后方没有漏洞,高拱决定和冯保作一次生死决战。

最使高拱痛恨的是中旨。中旨是皇上的手谕。在明朝的时候,一切诏令都要经过内阁的副署,还有通政司和六科对皇帝的诏令,都有随时复奏封驳之权,因此皇帝有随时颁布手谕的自由,但也要受到重重地约束。但实际情况,皇帝也时时绕过内阁传出中旨。这也正是负责的大臣所最痛恨的事情。

神宗一经即位,中旨便颁到内阁,其中一件,便是引用穆宗遗诏,授冯保为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拱痛恨极了,对传旨的太监说:“中旨是谁的旨意?皇上的年龄小得很呢!一切都是你们做的,迟早要把你们赶走。”

一番声色俱厉的言论,小内监都传达给了冯保。这可使冯保怔住了。他到皇后、皇贵妃那里挑拨。他指出穆宗去世那天,高拱在内阁里嚷着:“十岁的孩子,怎样做皇帝啊!”

“这是什么意思?”冯保把高拱的语句改造以后,又提出质问。皇后、皇贵妃听了以后,也感到害怕,连小万历,也突然变色。

当然,高拱的攻势,一刻也没有停。第一拨的攻击是由六科给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一齐向前。他们的奏折共同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冯保。第二道火线是礼科给事中陆树德、吏部都给事中雒遵。陆树德攻击冯保掌司礼监一事,他的奏疏说:“先帝甫崩,忽传冯保掌司礼监。果先帝意,何不传示数日前,乃在弥留后?果陛下意,则哀痛方深,万几未御,何暇念中官?”反复论证冯保是矫诏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

冯保

六月十六日,天还没有亮,神宗召集大臣到会极门。高拱去了,满心以为这是一次驱逐冯保的机会。张居正请假了,没有去(冯保和张居正已经达成了秘密协议)。高拱向上一看,少年皇帝的身旁,正立着自己的敌人冯保。这一刹那的注视,高拱知道自己已经失败了。冯保传皇后、皇贵妃和皇帝的谕旨道:“告尔内阁、五府、六部诸臣:大行皇帝宾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受遗嘱曰,‘东宫年少,赖尔辅导。’大学士拱揽权擅政,夺威福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我母子日夕惊惧。便令回籍闲住,不许停留。尔等大臣受国厚恩,如何阿附权臣,蔑视幼主!自今宜洗涤忠报,有蹈往辙,典刑处之。”

据说,高拱当时听完中旨,瘫软在地,汗流浃背,他失败了。虽然这次冯保没能把高拱整死,但目的也达到了。(后来,冯保于万历初年借“王大臣之狱”准备整死高拱,被张居正从中化解了。从此,张居正顺理成章成为了内阁首辅,他主导改革,开始了近十年的“万历中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