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是大臣们人人争相巴结的对象。

干得好不如舔得好,如果跟皇帝搞不好关系,做出再大的贡献也白搭,甚至前程和性命也会搭进去。

因为越是干得好的官员,别人就会把你当做眼中钉,妒忌你的同僚也越多;在皇帝跟前说你坏话的人,诋毁、攻击、污蔑你,参你一本的人也越多。

张之洞是清末"清流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的"清流派",首先是政治立场坚定,坚定不移拥护大清统治;其次是这些人标榜清廉,两袖清风,不跟腐败分子同流合污,关心国计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李鸿章相比,张之洞表面上是比较有正义感和使命感的政治家,为国家考虑的比较多,不像李鸿章那样拉帮结派,以个人私利为重。同时也是个比较有远见,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

光绪七年至十年(1881至1884年)间,张之洞任山西巡抚,面对鸦片盛行,人民生活困苦的现状,张之洞强力禁烟,提拔清廉官员,致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中法战争时,主张坚决抵抗、寸步不让。

甲午战争时反对割让台湾,想方设法想保住台湾。

义和团盛行时,反对慈禧利用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时,主张东南互保,避免人民卷入战乱。

甲午战争后,推动洋务运动,主张富国强兵。

因此,张之洞的忠诚度深受慈禧欣赏,统治者就喜欢这样的下属,所以他才一再被慈禧提拔,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之职,成为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

尽管如此,张之洞也不敢怠慢,居安思危,想方设法跟慈禧搞好关系,讨老人家欢心。

1894年是中国的国耻年,在这一年中日爆发战争,不可一世的北洋水师被东洋人打得屁滚尿流。很多仁人志士痛心疾首,痛不欲生。

可是大清统治者慈禧满不在乎,花费150万两银子,全心全意操办自己的六十岁盛典。

为了博取顶头上司欢心,满朝文武都绞尽脑汁送礼,张之洞也挖空心思想投其所好,给老领导一个惊喜。

张之洞首先通过慈禧身边的工作人员——太监,了解到到了老人家常常失眠,灵机一动就想到了一件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之洞履职的地方多,见过的世面广,张之洞以前听说古代印度有个宝贝能治疗失眠多梦,于是就想方设法买了一个。

这个宝贝名叫"杵法器"是佛教的产物,经过大师开光,是金子做的,上面镶嵌有翡翠,因此也叫翡翠降魔杵,而西藏人则叫它金刚降魔杵,意思是说它像金刚一样对妖魔鬼怪有无比的震慑力。

所谓的降魔杵,形状很像镂空的葫芦,不过这个葫芦两头一样大小,两端尖尖的,尖端处雕刻着一尊佛像。

降魔杵有20厘米长,小巧玲珑,很适合手中把玩。

慈禧见到之后,听身边的太监说,这个降魔杵法力无边,能降魔除妖,破解魔咒、逢凶化吉。

慈禧一听满心欢喜,从此杵不离手,朝夕相伴。

慈禧是一国之"君",富有四海,什么样的宝贝没有见过,为什么对这个小玩意情有独钟呢?

首先慈禧虽然昏庸残暴,心狠手辣,但声称自己信佛,经过官宣,把自己包装成救苦救难、拯救天下苍生的观世音,后来又有马屁精给慈禧起了个不伦不类的外号——老佛爷。而慈禧也不分公母,欣然接受。

既然慈禧信佛,所以就对佛教神器非常喜欢。

其次,做一个统治者也很身心疲累。既要想方设法愚弄百姓,让他们逆来顺受当顺民;还要防止暴民造反。既要大臣团结一致为自己效力,还要挑动大臣们勾心斗角,好玩平衡驾驭他们;既要害人杀人如麻,还要防止别人害自己。

老佛爷年轻的时候,为所欲为什么都是不怕;到了晚年就会迷信因果报应,对自己做过的坏事记忆犹新;怕冤鬼索命,怕将来死后到阴间被审判。晚上睡觉的时候,就辗转反侧,心惊胆战,噩梦不断。

"总有刁民想害朕"这句看似玩笑话,就非常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老佛爷这种统治者的心虚和恐惧。

我们今天社会也是如此,有的人干了一辈子缺德事,靠原罪敛财无数,但晚年性情大变,不是他们良心发现、反省自己,而是求助于预言大师,阴阳先生和气功大师,拼命地烧香拜佛,试图贿赂天神,减轻罪责。

而且慈禧没有文化,是个愚昧的统治者,觉得列强都是魔鬼,被列强欺负就是魔鬼作怪,自己只要有了降魔杵,不用富国强兵,不用花那么多军费,就可以将列强轻松搞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是慈禧做亏心事太多了,害怕鬼叫门,有了降魔杵,有了精神安慰,心理上有了依靠,晚上睡觉就安生多了,所以老人家才会对那个宝贝爱不释手。

不得不说,这至少证明“清流”如张之洞,也同样具备会拍马屁,揣摩上意,讨领导欢心的超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