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澄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一则乳协声明被顶到了热搜,由此话题引发了各方探讨,特别是一些试图以煽动群众情绪来攻击整个乳业国标,进而攻击中国乳制品行业不行的论调,着实让人心痛。乳协制定国标背后,是千千万万乳业人前仆后继踏出的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其中早已发生变化,暗藏着整个中国乳业的发展史。

长期以来,中国是个农耕大国,耕牛多、肉牛少、奶牛更少。在60年代国家正值困难的时期,有这样一段心酸往事折射了早期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艰难困境。

当时上海福利院的孤儿因为粮食短缺面临困境,紧急关头,时任全国妇联主任的康克清向周恩来总理求助,请求从内蒙调运奶粉。周恩来思虑再三,决定把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直接送到内蒙,由牧民抚养。一直到1963年,内蒙古一共接收了约3000名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孤儿。

往事折射的,是早期中国乳品的难处。1949年建国后,5亿中国人只有12万头奶牛,4家乳品厂。在中国,养奶牛有天然的困难。第一个原因是国产奶牛品种所限,产量不够。另一个长期困扰中国乳业的问题,是“北奶”无法“南运”。国内大牧场在北方,而主要市场在沿海和南方,而那时中国没有相应的冷藏和运输技术。

所以,对当时大部分老百姓来说,牛奶是奢侈品,贵且遥不可及。以前,喝牛奶贵,喝牛奶难,而如今,牛奶已经走进寻常老百姓家,我们非常容易的就能获取到一杯健康营养的好牛奶。

在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父母辈60-70年代的人们,他们要怎么样才能喝到远在大草原生产出来的鲜奶?如何才能知道一杯牛奶的好处,才要想要去消费和购买牛奶?光靠专家发表论文,群众代表扯破嗓子喊“要想娃娃长得高,光吃大米和苞谷是不行的,要多喝牛奶”是没用的。

今天的乳品行业,把牛奶这一产品的认知传达到每一个消费者,伊利、蒙牛、三元等一众乳企功不可没。我们的父母辈对牛奶的认知就是那时候被培养出来的。

品牌即认知,早些时候,消费者想喝牛奶他如何做选择?仍然是品牌为先。所以,各家乳企通过自身的做大做强,从而才有更多的精力反哺在消费者新的认知培养上。消费者从知道牛奶的好处,到知道如何选择一瓶好奶,到一天需要喝多少奶,再到自己的身体需要哪一种类型的奶,这些认知,都是不断的升级,一点点影响到的。

认知要铺垫好之后,渠道也要跟上。

在渠道上,如何让北奶南调是乳制品行业曾经最困扰的难题。中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远大于城镇人口,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道路不通畅等问题,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改善。

正因如此,唯有依靠大企业的资金实力,才能够做到通过通路精耕把货从遥远的大草原铺到每一家门店,乃至乡村里小卖铺。据了解,截至目前,伊利服务的乡镇村网点近103.9万家,通过这些销售网点,每天1亿多份伊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同样,各大乳企都在努力着践行这一使命和责任。

从让每一个中国人认识牛奶到喝上牛奶,中国乳业排除万难完成了基础建设。

当牛奶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和日常中的必备饮品时,中国乳业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如何让中国消费者喝到品质更好的牛奶?中国乳企也在产品研发和创新上面发力。才有了目前市面上的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发酵乳(酸奶)、调制乳、复原乳、营养强化奶、低乳糖奶等多种乳制品。

其中,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分别采用不同的灭菌方式杀菌,巴氏杀菌乳需要在2-6度的低温下储存,保质期只有2-7天;超高温灭菌乳可常温保存,保质期一般1-12个月。两种乳品虽然加工方式不同,但带来的营养是一样的。我们比较常说的低温奶和常温奶就是这两种。这两种产品也基本上是原奶制品(生鲜乳),是日常营养补充最基础的奶制品,也是消费量最大的奶制品。

对原奶制品的品质,我国农业农村部从2009年开始实施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生鲜乳制品的乳蛋白平均数据已经远超过国家标准水平(国家标准2.8,全国平均达到了3.25)。

记者去市面上的超市以及便利店搜索了一番,发现伊利等大型乳企的常温乳制品乳蛋白含量最高能到3.8,而在售的国外进口乳品品牌,例如有德运、兰雀、德亚、牧牌等产品,蛋白质含量集中在3.3-3.5之间,所以,并非国外的牛奶就一定都比国产牛奶蛋白质含量高,拿一款金典有机奶就可以直接碾压一片国外品牌。

据了解,从各国乳制品标准对比来看,除了欧盟外,其他国家没有对蛋白质进行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国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鲜乳主要指标对比

实际上,标准并不是评价乳制品好坏的唯一依据。我国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蛋白质、脂肪、菌落总数等各项指标的要求,体现的是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的高监管和高要求。

目前国家生乳标准,是考虑到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奶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实际情况下制定的,单单从蛋白质标准较低这一角度来指责国家标准是非常片面的。90年代,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养殖水平相对较低,虽然国家已经在大力扶植规模化养殖,但这也非一日之功。

再者,国家标准的制定是经过了整个行业集体探讨,并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调研考察而谨慎得出的,2011年,卫生部的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到:乳业国标的制定严格遵守了相关的流程规定,只是在前期流程中调研、咨询了三元、光明、蒙牛、伊利、雅培、美赞臣、达能、湖南亚华等乳企的意见。这个名单中既包含了国内主要乳企,也包括几家外资乳企。而且,从最关键的审评阶段开始,所有企业是不允许参与的。

其实,对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只是一个底线,在国家标准之上,还有企业标准,据了解,伊利的企业标准就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50%,且伊利还有一条内控标准,这个标准在企业标准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0%,通过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身食品安全的风险管控能力。

在过去,信息闭塞、交流有限,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时间,产品的升级需要企业发展的助推。但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成熟,一个普通的消费者都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他完全可以基于自身信息的获取和认知,去了解品类,了解产品。所以当前的新时代,每一个企业的使命必须回归产品本身。

在以前,企业核心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买得起。

刚刚过去的十年,企业核心解决的是“多不多”的问题,国家经济水平的上涨,人民消费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更多的选择,给儿童喝的奶,给老人喝的奶,早上喝的奶,晚上喝的奶等等。

站在当前看未来,企业核心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回到企业价值创造的底层,生产出更多基于消费者自身需求和喜爱的好牛奶,更高品质的牛奶。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发展阶段,而每个发展阶段的核心,必然是由企业去完成的。在乳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行业选择了伊利蒙牛,让伊利蒙牛这样的企业担负着推动行业发展的使命。

事实上,据了解,国内大型乳企目前都已经有了规模化的自建牧场,采用最先进的养殖技术,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他们的产品,随着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超越自我,并超越国际上的同行。

伊利现代化转盘式挤奶设备

当完成一个阶段的使命,下一阶段使命自然奔踏而来。历史的选择,再加上企业经营自身的努力,让伊利蒙牛成为行业的领航者。再下一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推动行业发展、带领行业进步的企业值得我们继续追随,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