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看大图

文 | 金晓边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F-Jinjiao)

2013年年底的一天,深冬的北京城雾霾深重,乐视的几位高管坐在贾跃亭办公室的沙发里愁云满面。

那时候乐视还专注在视频业务上,还没有成为化反到让人窒息的乐视帝国。贾跃亭也还在互联网的神坛上。

让这些人发愁的,是要不要做乐视汽车这项目。详细分析了纯电动车的变革意义后,贾跃亭看着窗外的雾霾,坚定而乐观地说:“造车是足够伟大的一件事,汽车业务即使把我们拖垮了,我们也要做。”

一语成谶,3年后,乐视汽车真的把乐视拖垮了。

不仅如此,乐视“神话”的破灭,顺带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拖入了泥潭。

准确来说,贾跃亭凭一己之力,让整个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被套上了“骗子”的标签,吃瓜群众把对贾跃亭的怒气,也迁移到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上。

PPT造车、骗补贴、“第二个贾跃亭”、骗局等质疑自贾跃亭跌下神坛后,一直笼罩着这些新能源汽车公司。批评新能源汽车企业,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但是,忘掉贾跃亭吧,新能源汽车的战争又打起来了。这次,才是真正的下半场。

下半场,是决定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的关键一战,它最主要的战场,就在中国。

在我们不留意的时候,那些从上一轮肉搏中幸存下来的新造车势力,已经备足弹药,开启了新一轮的狂轰滥炸。

经济寒冬里,造车再疯狂

新冠肺炎与中美关系,让经济一步步踏入寒冬。

这并不妨碍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前景乐观。特斯拉,这家新能源汽车的巨头,连续四个季度的连续盈利,让它的市值最高时飙升超过3000亿美元,是奔驰母公司市值的六倍多,超过大众和丰田位居全球首位。

刚刚成立16年,市值就轻松超过了那些百年车企,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市值飙升,快速利好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蔚来的股价也从2019 年 10 月初股价低点的 1.32 美元涨了近10倍。

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此时的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公司十分期待,他们也希望市场会有第二、第三个特斯拉,能让量化宽松后手上的钱有地方可去。

查看大图

理想汽车就在这个时机赴美上市,开盘股价报 15.5 美元,大幅超过招股书所拟定的 8-10 美元水平,随后涨幅近 50% 左右,市值突破 140 亿美元,一度超过蔚来汽车,收盘市值为 139.17 亿美元。

这种数字上的狂飙,让理想汽车的李想有点飘。

上市后没几天,有人曝光了李想暗地里嘲笑特斯拉“赢的原因太初级”的聊天记录。同时,他还在朋友圈里挖苦了一番上市前离他而去的员工们“不懂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看大图

只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目前用的几乎都是特斯拉的开源技术,其中包括理想汽车。转头就嘲笑别人“没那么光鲜”,这样确实不好。

能让创始人high到得意忘形,背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再度出现的疯狂与喧嚣。

就在理想汽车上市后的几天后,中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小鹏汽车再次由阿里巴巴领投的C++轮超3亿美元的融资。注意,小鹏汽车刚刚在7月20日获得C +轮5亿美元融资。

同样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蔚来和理想已经上市。投资机构在这个时候抢着给小鹏汽车准备弹药,按照以往的惯例,小鹏汽车正在冲刺IPO的可能性很大。江湖也在流传,他们将于八月份将赴美上市。

蔚来在2020年上半年也没有闲着,获得了空前的资金支持。2月,疫情还没过去,李斌就跟合肥政府达成合作,宣布将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迁到合肥后,获得了合肥市获得了70亿元的融资。7月,蔚来汽车又获得建行工行等六大行安徽省分行的104亿无担保无抵押授信。

理想上市、蔚来融资、小鹏冲刺IPO.....在疫情笼罩的经济寒冬下,这些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有一片别样的火热景象。

火热的不仅仅是这些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还有整个汽车行业。

就在小鹏汽车获得C++轮融资那天,恒大汽车在上海、广州同时发布恒驰首期六款车。此外,万达、华夏幸福、碧桂园等地产商也早已在新能源汽行业进行布局。

查看大图

除了地产商,那些更有优势的传统车企也毫不示弱。仅刚刚过去的7月,4家传统车企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

吉利与奔驰联合组建了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纯电动乘用汽车及其零部件和模块的技术开发、研发、技术许可和转让等; 长安汽车联合临空投资10亿元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含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业务; 东风汽车“二次创业”,推出完全独立运营的高端电动车品牌“岚图”; 南京金龙汽车旗下的天美汽车发布旗下首款量产车型——SUV“天美ET5”。

经济寒冬,在造车热情前,仿佛不值一提。

脆弱的幸存者们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本是行业寒冬的关口,硝烟再次弥漫?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新能源汽车公司,到底是怎么起来的。看清楚新能源行业热潮的源头,就能看清它的每一次起伏的来龙去脉。

2000年,现任的科技部部长万钢还在奥迪担任生产部技术经理,当时他向国务院上书,提议中国要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查看大图

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一直没有进入世界一流水平,有历史原因。

传统汽车工业在发达国家有着上百年的发展与技术积累,中国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特别是在燃油机的“三大件”研发中,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直到今天,中国汽车制造关键设备的进口率,仍在60%以上。

但在新能源汽车“三大件”电机、电控和电池的研发上,中国与国外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汽车工业要实现弯道超车,成败系于新能源汽车。

这番观点,很快就有了回响。2001年4月,“十五计划”正式设立了“863计划”,其中就有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同年,科技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

只是,计划推出以后,近十年时间,中国都在汽油车普及的大道上狂奔。鲜有目光投向于新能源造车,直到补贴政策的出现。

虽然新能源车一开始出现就站得很高,但认知和实践之间,总有实践差距。新能源汽车从提出到实施,也经历了十几年的空档。

2001到2010期间,中国刚加入WTO没多少年,外贸加工、低端工业和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土壤还不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看大图

2008年底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展开,当时重点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经历了2009年、2010年轰轰烈烈的圈地立项、剪彩、启动仪式和成立产业联盟后,2011年后忽然冷却下来。

另外一个政策却大获成功。

2009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中,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2010 年在 6 个城市开展能源汽车补贴试点。这种补贴,直接补到消费者和企业身上的。

两项政策虽然都有同样的初心,但效果却千差万别。“十城千辆”希望撬动公共事业领域;而补贴的政策红利直接刺激了需求端和供给端,真正激活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

这时的中国,享受了十几年土地财政的红利,经历过全球金融危机,尝尽了蜜糖与砒霜。2013年,中国经济提出“新常态”理论提出,必须有个接过房地产的接力棒,汽车产业被寄予厚望。

同时,北京一年比一年严重的雾霾也让决策的人意识到,还是得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这让不少汽车制造商握住了风向,蠢蠢欲动。

至2013年,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补贴政策加码,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也陆续跟进。2014年和2015年,新能源汽车公司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内累计新注册了300多家新造车公司。

补贴政策持续加码,资本市场纷纷入局。风口之上,只要PPT做得好看,再配上动人的演讲,都能拿到融资。

2016、2017、2018 年,明确融资公布的 15 家新造车势力收获的融资总额达到了 1235 亿人民币。其他非独立运营、未曾公布融资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有很多,可见其投融态势的凶猛。

查看大图

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蛮荒时代”,除去比亚迪这种线下投入造车的企业,还有一波“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出现。

风口之上,总是飞满了纸扎的猪,想着自己能成为老虎。

他们靠着一个概念,加设计与营销,投身造车事业之中。至于真正的钢铁制造,当然是靠汽车工厂进行代工了。其中的佼佼者,是贾跃亭这些PPT造车爱好者。

造车,是一个未来的、长远的事业,充满艰难与未知。造车者表达出相当的勇气,以及稍许专业技术包装出来的故事,让整个B端、C端以及资金端,都一起跟着扇动着翅膀。人们都想握住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机会,也就握住未来。

当年的乐视,汽车业务板块刚成立就疯狂融资 3 轮,总融资额达 21.8 亿美元,贾跃亭很忙,平均每两个月就开一场发布会,忙到窒息。

但是,造车是个很烧钱的行业,烧钱如烧纸。政府补贴和资本市场的投资,也像泥牛入海一样,并没有什么效果。

查看大图

补贴红利,本质是一种“产品补贴”,曾经闹了一些笑话。一堆企业蜂拥而上,精力用于生产汽车骗补,导致研发投入不足,这种政策红利反而抑制了技术创新。

有专家估算,2015年到2020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可能会超过4000亿。其中,落入骗补企业的不在少数。

这种掩耳盗铃的创新,让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生出了一个又一个“南阳水氢车”式笑话,却没有产生中国特斯拉。

2018年,新能源如潮水一般退去,不少造车新势力就进入生命的倒计时。奇点汽车从2018年底就开始出现工资发放困难的情况。到了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更是断崖式下滑。

“2019年将是造车新势力的倒闭年,新能源汽车和智慧驾驶是汽车领域无可争议的方向,然而在中国并没有任何一家新能源造车企业值得投资”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说出的现实很残酷,却就是这么回事。

查看大图

政策的态度、市场的转向,再加上贾跃亭“下周回国”的笑话,让这些造车新势力整体遭受质疑,资本的态度越来越保守。整个2019年,几乎只有威马、理想汽车有成功的募资。

汽车消费市场连续两三年的低迷,加上新冠疫情的沉重打击,两年的行业低潮让新能源汽车来了一轮大洗牌。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倒闭潮,也在这半年如期而至。拜腾汽车、博郡汽车、赛麟汽车这些造车新势力纷纷因资金链断裂陷入破产境地。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0 年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数量仅 40 家左右。

而这剩下的40家新造车势力,不是每一家都有资格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有的只是在苟延残喘。想要参加下半场的战事?资本市场对此有唯一的判断标准——能否量产。

量产,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证实自己不是PPT造车的唯一途径。

规模生产一批车,需要解决3万个零件以及背后产业链、工厂生产的协调问题。互联网企业需要解决的只有代码,而新能源汽车大到三电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小到油漆、轮胎、空调、座椅……每一个零部件后面都牵扯到一整条供应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看大图

例如,生产一辆华晨宝马,至少需要350个供应商的配合。量产,需要这350个供应商在产量、生产时间、产品标准都达到协调统一。除了汽车生产,背后还得有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每一项都是成千上亿元的投入。

即使是特斯拉,也曾因为Model 3产能有限,无法完成生产目标,而被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多家机构唱空。而剩下的40家中国新造车势力中,只有9家拥有量产能力。

跟电脑代码相比,汽车规模生产的复杂性是指数级别的。远不是这些从互联网跨行业过来的白领金领们能够驾驭的。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以量产定胜负的下半场,即使是上市融资,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需要看到概念车变成量产车销售出去,才让二级市场投资者信任,才能在证券市场立足。

下半场,竞争逻辑和格局已经完全改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能源车行业涌现蔚来、小鹏、威马、理想等互联网造车势力巨头,但即使是这些造车新势力巨头,也没有在新能源战场“站稳”的能力。

蔚来李斌成了2019年最惨的人、威马汽车因为抄袭吉利而搞得自己一地鸡毛,理想汽车唯一一款量产车“理想ONE”使用的是增程式电动,也就是用燃油转变成电能再驱动汽车,非油非电,被网友嘲笑是“脱裤子放屁”......

但是,它们毕竟可以量产了啊。中国这些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参赛者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赛场上都还太弱。但时机也就来了——它们需要政策和资本扶上马再送一程。

没准,这一程就真的成了。

强敌当前,绞杀才开始

按照原计划,从2010年开始实行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在2020年后完全退出。

今年的3月3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政策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延迟退出。资本市场也有了给新能源汽车企业继续加码投资的勇气。

因此我们才会看到,这半年,新能源汽车的倒闭潮与投融资热潮同时上演。

查看大图

这时候资本加码,说到底还是为了潜在的利润空间。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诱惑太大了。所有消费品类中,汽车是单价最高的的单一消费品。国家补贴政策的延迟退出,也不仅仅是因为听见新能源汽车企业哭天抢地的苦况,而一时心软。

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用了4、5年都没“站稳”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真的有用吗?不一定有用,但是意义重大。

要知道,汽车行业市场空间诱人。并且,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汽车制造在所有工业门类中的地位,对于国计民生的地位。汽车是最重要的的大宗消费品,2018年,中国GDP为900309亿,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83372亿元 ,大约占 9.26%。

但在传统汽车制造上,中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落后的技术,无法造出高端的汽车,因此在高端汽车品牌领域,中国更没有拿的出手的、世界级的自主汽车品牌。

汽车制造的产业链长而庞大,仅仅汽配零件就涉及30多个行业。这些产业链背后,所撬动的就业、居民收入等价值,不可估量。汽车业是集成度最高、关联产业最广、工业化最彻底、技术需求最高、产业规模市场规模最庞大的代表领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高低的体现。

梦想是要有的,但有时候,做梦也可能是很惊险的。

目前,即使是特斯拉这样的行业巨头,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胜出。

查看大图

特斯拉是个可敬而强大的对手,马斯克无偿地与所有新能源企业共享它的部分技术。同时,特斯拉已经拥有“三电+三智”,三智是智能网关、智能座舱和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三电则是电池、电驱和电控技术。这些都是纯电动车的命脉。

这家偶像般的公司,已经成立16年,而且拥有的绝对优势。等它的量产能力上来以后,它很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界的苹果,不仅掌握行业准则的定义权,还将掌握行业的定价权,拥有独一无二的话语权。

疫情还在冰封全球经济,但新能源车企,已等不及再次展开搏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家,也集中了90%的新能源车企。这些,特斯拉也知道。因此,它把工厂直接建在中国大陆。2018年,特斯拉工厂落户上海。

就在理想汽车IPO的前两天,特斯拉发布招聘信息,计划为其上海工厂招募约1000名工人。

强敌已经打到家门口。再不站起来战斗,只能躺着等输了。

“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拿着PPT躺赚融资和补贴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在2023年停止。到那时候,新能源造车企业还将有一波倒闭潮,“死亡”恐怕会来得更加汹涌。

查看大图

只是,总得有人踩着这些尸体走出来。

如果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没有实现弯道超车,未来汽车行业产业链的话语权、产品定价权、行业标准定义权,依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等特斯拉成为汽车界的苹果,再去争夺汽车市场的话语权,就像现在的国产车去跟德系、日系车PK。到那时候,一切都太晚了。

现在的马斯克,是最不希望中美继续摩擦的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建设每延迟一天,中国的这些新能源企业有更多的可能。

大家好,金角财经入驻B站了,下面为我们的第七期视频【深度揭露豫章书院背后百亿“戒网瘾”市场,家长把孩子送入虎口!】,欢迎大家点击下方视频观看,关注我们,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