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他本是农民出身,也曾做过和尚,最终在元朝统治者的逼迫之下走向了反抗的道路,投奔了义军。从十夫长开始做起,最终夺得了韩林儿的军队统治权。又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劲敌,统一了南方,紧接着又派常遇春和徐达这两员大将对抗北元。最终统一了中国,登基称帝,建立大明帝国。

可以说朱元璋的皇帝之位是得来不易,因此他特别懂得打江山易坐江山难的道理,特能体会民间疾苦,不仅亲政爱民,而且还整顿吏治,使得国泰民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朱元璋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也是慎之又慎,不仅听取众臣的意见,而且还和马皇后商量一二,最终决定立嫡子朱标为皇帝。

一、 宅心仁厚的朱标

事实上,朱标虽然不像朱元璋,但是在确实是一个治国之君,朱元璋认为当时的天下已经平定,而屡次威胁帝国边境的北元也已经被赶到了捕鱼儿海,因此此时的天下并不需要一个杀伐之君。反而需要一个能治国,能体会百姓之苦的皇帝。

这么看的话,朱标其实是最储君的最佳人选。当时朱标跟随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学习最正统的儒家知识,是文臣眼中最合适的储君人选。

除此之外朱元璋对太子朱标也是十分的重视,朱元璋在自立为吴王的时候,就立即将朱标立为世子。在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之后,也立即将朱标立为皇太子。朱元璋这么做,除了对朱标抱有很大期待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寓意。

其原因就是古代有着立嫡立长的规矩,早早的将朱标立为太子,不仅稳定了国家统治,而且还杜绝了朱棣等人的狼子野心,毕竟朱标当太子是名正言顺。

可惜天不遂人愿,太子朱标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至此朱元璋为太子留下的那些文臣武将的班底彻底作废。如蓝玉等人,虽然蓝玉对太子朱标十分忠诚,但是对于朱允炆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蓝玉真的可能会发动叛乱。于是朱元璋便举起了屠刀,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震惊朝野的蓝玉案开始了,一时间众多功臣良将被杀害。朱元璋试图以这样的手段来为皇太孙朱允炆清除皇位上的荆棘,让朱允炆安稳的坐上皇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为什么是朱允炆

其实关于立皇太孙这个举动,后世之人大多抱有疑问,毕竟如果皇太子不幸身亡,按照规矩的话应该立其他的皇子,而不是立太孙,更何况在《明成祖实录》中,曾多次记载朱元璋对朱棣的欣赏之情,他认为四子朱棣和自己最像,因此颇为宠爱。相反朱元璋对朱标和朱允炆则充满了厌恶,因为朱标实施仁政,显得暗弱,颇为朱元璋所不喜。

而朱元璋对朱允炆也不是很喜爱,常常对朱允炆摇头叹气,相反,朱元璋对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则赞赏有加。虽说朱元璋没有将朱棣立为太子的想法,但是心中其实早已将朱棣作为储君来培养。在《奉天靖难记》中,也有过相似的记载。

虽有史料证明,但是其真实程度却有待怀疑,毕竟《明成祖实录》和《奉天靖难记》都成书于永乐和洪熙年间,朱棣为了保证自己政权的稳定,肯定是要编造一些谎言来让自己的篡位行为更加的合理,这种方法在后来宁王朱宸濠的造反中也可见一二(他说明孝宗朱佑樘抱错了孩子)。另外如果朱元璋不赏识朱允炆的话,又怎么可能将他立为皇太孙。

三、 燕王朱棣的狼子野心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在和陈友谅争地盘,两方人打的不可开交,自然没人顾得上这个庶出的儿子。

后来朱元璋登基当上了皇帝,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因为此时朱元璋已经拥有了二十多个儿子(不包括二十多个养子),十多个女儿,也就是说即使朱元璋每天都见一个儿子,也得一个月后才能见到朱棣。这就决定了朱棣从小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正统教育。

得不到教育的朱棣开始跟着军中的诸将厮混,等到朱棣获封燕王的时候,他能独自带兵,成为独当一面的名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蓝玉案发生之后,明朝的大将已经所剩无几,因此出征北元的任务就光荣而艰巨的交给了燕王朱棣。朱棣不愧是明朝名将,领命之后就立即率军出征北元,曾数败北元,为大明帝国扫除了北元的威胁,当皇太孙朱允炆坐稳了这太孙之位。

此时的朱棣显然是朱元璋眼中的好儿子,在他心目当中,朱棣杀伐果断,御兵有数,显然是最像自己的,但最像自己的未必是最适合做皇帝的,朱元璋心里清楚,当前的大明帝国不需要一个杀伐果断的皇帝,反而需要一个精通儒术,受百姓爱戴的皇帝,因此立朱允炆为皇帝就不奇怪了。

另外朱元璋并不会因为朱棣像自己就偏爱朱棣,毕竟存在着隔辈亲的现象,而且朱允炆在小时候表现出的勤奋好学和宅心仁厚也更容易使朱元璋对他放心。

四、 朱元璋的询问和朱允炆的回答

在朱元璋晚年的时候,过于担心藩王的朱允炆曾经向朱元璋藩王的解决问题,但是没想到朱元璋却拿这个问题来反问他,当时朱允炆就懵了,他只能说到:先用仁义来感化他们,再用礼法来约束他们,如果最后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刀兵相向了。

朱元璋对这个办法很满意,这也确实是制约藩王的最好方法。结果在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上了皇位之后,他并没有按照先前办法去做,反而是杀伐果断,立即开始整顿藩王,许多本无罪的藩王被安上了莫名其妙的罪名,纷纷遭到了流放甚至被杀。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藩王们纷纷倒向了朱棣的阵营,最终手中无大将的朱允炆接连战败,被赶下了皇位。

参考资料:《明史》、《明成祖实录》、《奉天靖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