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朝,就会想起贞观之治,有人说这是大盛世,李世民是如此的英明神武,开创了盛世。

虽然贞观之治的确不错,但是后人可能过大地夸大了它的含金量,因为贞观之治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贞观四年,李世民“狩于鹿苑,见野人多褴褛”,发现很多穷人连衣服都穿不起。

贞观六年,李世民心痒难耐想要去泰山封禅,魏征劝阻他不要搞事。

理由是:从伊水和洛水往东,一直到泰山、东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远不是什么天下大治的景象。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往怀州游猎。有人上奏,批评朝廷长期勒令“山东众丁”营造宫苑,还说如今的徭役“不下隋时”,可与暴隋相比,怀州、洛阳以东“残人不堪其命”,老百姓都要活不下去了。

太宗对着侍臣发怒,说这种批评是在诋毁君王,“有似咒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史书上我们可以看出“贞观之治”确实有一些拿出手的成就。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在贞观前期。

到了中后期,李世民骄傲自满的情绪开始滋长,思想和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以“隋亡为戒”的历史教训逐渐被封存起来。

比如,在贞观初期,李世民出于个人形象的塑造和统治的需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工作勤劳、生活节俭的英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戒奢以俭的思维就慢慢被骄奢淫逸取代。他终于厌倦了作秀,桎梏在内心深处的“兽性”部分渐渐苏醒。

像“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之类的事情很快就成了李世民的生活主题。

由于李世民腐败的肚子越来越大,百姓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很多服役的农民“道路相继,兄去弟返,首尾不绝,远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季略无休时”。

为了逃避徭役,有些地方的人甚至自断手足,并称之为福手或福足。

那么贞观之治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呢?根据跟大唐交好的高昌国国王称:大唐的水平,跟隋朝比差远了,甚至只达到了隋朝的一半。

李世民死后,儿子李治曾询问户部官吏,才发现隋朝时期国家人口八百万户,而到了他这儿,人口还不到四百万户。合着这么多年,国家人口一直都在负增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