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后,对育儿圈一些教授、育儿专家等,相信家长们都有所了解。像尹建莉、李玫瑾这样的育儿教授更是宝妈们经常关注的。在教育孩子情绪、性格这方面上,我更偏向于李玫瑾教授,经常会看李玫瑾教授的演讲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玫瑾教授的演讲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

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如果家长不对孩子的性格进行纠正,等过了6岁后,父母想管也管不了,这个性格会跟着孩子一辈子。

我表哥家的孩子正应了李玫瑾教授的这段话。

我侄子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帮忙带着,不管想要什么爷爷奶奶都是顺着他。即使是去了别人家,看到想要的东西也是丝毫不顾及,想要就拿走,要是不给就撒泼打滚耍脾气,脾气暴得很。但我侄子这种性格,爷爷奶奶不仅没管,还是会顺着他。

后来,这孩子要是得不到什么东西,就会对爷爷奶奶发脾气,乃至现在脾气也很暴躁。而这正是没注意性格培养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岁是孩子性格的“分水岭”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经过研究发现,儿童会经历31个敏感期,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3岁后,孩子的情绪虽然多变、不容易控制,但自我意识已经非常成熟了。孩子可以分清对错,已经能听懂家长的教育和引导。

最初的价值观、是非观就是在3岁建立起来的,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3岁。家长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性格。

而且孩子6岁前,再怎么闹脾气也只是通过哭闹打滚的方式;但过了6岁后,这时孩子的情绪几乎脱离了家长的掌控,再想对孩子进行性格培养、情绪教育,已经很难了。

因此,在3-6岁这段期间,孩子如果有性格上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6岁左右管性格,正面管教很有必要

1、孩子不停哭闹,遵循“三不原则”

6岁前,孩子主要由情绪脑控制,犯错、情绪失控、撒泼打滚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家长一味地批评、打骂只会加速孩子的情绪失控。当孩子哭闹只会得到打骂,他会逐渐失去安全感,变得不信任父母。

这时家长要采取“三不原则”,不打、不骂、不讲道理。当孩子得不到安慰,他会觉得哭闹无趣,渐渐明白哭闹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多与孩子进行肢体接触

香港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父母和孩子在一起20分钟以上的玩游戏、讲故事、爱抚等,孩子活泼、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合群、适应性也强;但是父母和孩子少接触,或者连见面也没有的孩子,喜欢逗引别人,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喜欢有人追打他们。

专家称之为“皮肤饥饿综合征”。所以建议在家长有空的时候,多和孩子接触,孩子如果能多的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不会心理缺乏的爱和情绪转移到别的地方。

3、引导孩子做好情绪发泄

3岁后,在情绪发泄这方面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当孩子不会发泄情绪时就会采取最原始的方法——哭闹,这是孩子的本能。有些孩子还会伴随打自己、摔东西等行为,过了6岁后,这些行为会变成孩子发泄情绪的主要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成年人生气时会到处摔东西。

正确引导孩子情绪发泄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这时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大部分孩子在情绪发生时因为不知道怎么表达而感到无助,导致情绪和脾气都越来越大。帮孩子认知情绪是做好情绪发泄的第一步。

家长们可以先给孩子一个拥抱,等他安静下来,询问他的感受。也可以用绘本故事等做情绪引导。有了我侄子这个例子,在孩子性格这方面教育我格外关注,很早就给孩子们买了性格培养的绘本,每套都是精挑细选,其中他们非常喜欢的一套叫做《儿童情绪与性格培养》。

全书共有10册,适合3-6岁的孩子,从培养好性格,到学会情绪管理,循序渐进地纠正孩子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套绘本内容涵盖了孩子必备的10个主题,包括:我真棒、从小有爱心、妈妈我爱你、我来帮帮你、礼仪我最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妈妈的小帮手等。帮助孩子克服情绪障碍,养成好性格。

中英双语,还能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每个主题都令孩子非常感兴趣,读过之后也印象深刻。

这阶段的孩子也很喜欢反复看一个绘本,《知错我能改》这册书就是我经常给孩子看得。孩子刚好处于是非对错观念形成的阶段,用故事来教孩子判断基本的是非对错,提升孩子的认知还能培养他知错就改的性格。

我家大宝每次犯了什么错不肯承认的时候,我也不跟他讲大道理,晚上的睡前故事就换成这册书,他就知道自己是犯错了,故事读完后跟孩子聊聊天他自己就会认错。

对孩子的性格培养还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