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的上升,这几年,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很多人说,晚年的幸福跟自己有没有钱,跟孩子孝不孝顺关系重大。

这我不否认,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经常被忽视,那就是:老年人自身的心态、性格、为人处世,很大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决定了老年生活的质量。

有一些老人,哪怕没有退休金,没有为儿女出钱出力,晚年也会被抢着养,这是为什么呢?三个字:会做人。

人到晚年,想要过得幸福舒坦,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有以下几个特征的老人,即便一无所有儿女依旧抢着养。一起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格淡然,不要求儿女回报自己

父母要求孩子孝顺,就意味着父母把自己放在施恩者的角色,把孩子当成报恩者的角色,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道德绑架

生儿育女本质上是因为爱,父母带着爱陪儿女在世上走一遭。爱是基础,至于后面儿女的孝顺都是附带而来的。如果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孝顺,认为自己生儿育女,把孩子生下来就是天大的恩赐,辛辛苦苦养育孩子几十年,就是为了让孩子孝顺报恩,这是一种道德绑架。父母在心里会掂量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然后也会等价交换,要求孩子回报多少。

这样的父母往往也擅长用孝顺绑架孩子的一生。因为我生你养你不容易,所以你要孝顺我,啥事都要听我的,顺我的,由此开始想控制孩子的一生。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在父母孝顺的枷锁下,要么一味地顺从父母,逐渐的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和原则,成为了一个愚孝的子女。

树立榜样,给儿女做一个孝顺的好样子

有的父母自己就不孝顺孩子的爷爷奶奶,要么对老人大吼大叫,要么对老人十分嫌弃。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看着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对待他们的父母。久而久之,父母的行为刻印到了孩子脑海里。从而,他们也觉得不孝顺没有什么不对。长大后,他们也就学着,用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

百因必有果,父母因为自己从小就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最后只能自食恶果。父母要想让孩子对自己孝顺,他们就应该从自身做起,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一点。如果自己本身就是不孝子,还如何奢望孩子成为孝子呢?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一直推崇的,也是孔子所最看重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后代是孝顺的,可是想让孩子孝顺,必须自己要先做好榜样,如果你对父母是那么不孝顺,后代就会模仿你的行为,做出不孝顺的事,那就不能怪她(他)们了,只能怨自己亏欠父母太多,这就叫自作自受怨不得任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重身体,宁愿花钱不给子女找麻烦

人老了之后,健康就是最重要的,身体机能都在退化,平时就要加强锻炼。有的老人觉得有一点小病小灾的,就不想治,怕乱花钱。但是小病熬成大病的时候,那就不是乱花钱了,就怕花足够多的钱也治不好。老人会认为到了生病的时候,就是考验儿女孝顺与否的时候,不过久病身前无孝子这话是事实。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就是给儿女最大的安心,也是晚年最大的福气。

曾经看过一个综艺,里面的爸爸就说希望自己老得慢一点,将来走的时候快一点,很赞同这个说法,老得慢一点可以正常的生活,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子女造成负担。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前半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后半生转变观念,不拖累自己的孩子,也努力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不给孩子添麻烦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