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长问我:“如何让孩子从一年级起,到小学阶段结束,稳定保持在班级前十名?”

我觉得这问题真的好大,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很多个方面去入手才行,尤其是在我们不太清楚大人和孩子到底是怎样一个状态的时候就提出解决方法来,显然是非常不科学的——毕竟再好的方法也未必适合所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关于学习这件事情我们也看到了,有很多的例子证明了这事儿不完全是依赖于父母的,尤其是一些我们看得到的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留守的孩子,他们当中的一些孩子在各种关注、资源那么差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做到成绩非常好。

反观另外一部分从小父母在教育上投入巨资,但是最终却没有一个好的效果也不少见不是吗?

但是我想了一下之后还是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而且偏巧对此我也有一些个人的心得,写出来说不定还真的能够帮助到一些家长也说不定,所以就有了此文。

本文就不谈那些诸如身心健康、各种综合素质等等更加重要的方面了,否则这个话题就太大了。我只是提醒一下,我不写不是说它们不重要,只是这篇文章更侧重的是解决学习这个具体的问题而已,而是事实上这些事情也都会有相互影响的。

接下来我主要会从态度的引导、规划的全面性和持久的坚持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建议。

学习态度的引导

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在学习上如果能够做到态度端正,那么就比较容易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还能够激发出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这些能力将会影响孩子未来整个学习甚至是他们的工作成就。

而所有的这一切的起点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从“态度”做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会喜欢看电视、会喜欢玩游戏会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不喜欢去学习。

很多大人对此非常能够“理解”。

这是因为大人们往往也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并不会快乐的事情,而且日常中也总是会难免因为学习给孩子制造一些不快乐的体验。

久而久之大家在对待学习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就变成了:这的确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但是我确实是不喜欢……

所以我们其实看到的更多的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更多的其实更像是履行义务而已,这就很难甚至几乎不会培养出积极性的。

一年级的孩子还小,讲大道理对他们来说会听的云山雾罩的,所以父母试图通过说教的方式让孩子接受诸如“认真学习的重要性”会非常困难。

我的建议是家长可以尝试如下操作:

1、在家绝对不要说学习会很辛苦或者是说学习本就很辛苦这样的认识,要往一个人能够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个方向去说。例如能够学习可以让一个人更加了解什么什么,能够让一个人更加的聪慧,能够让一个人拥有更多不同体验的机会等等。

2、对于孩子的进步甚至干脆就是孩子学会了某些知识、做对了某些新学的题目之后就应该表现出欢喜,而不是表现出来一副“本来就该如此”的态度。

多一点对孩子的肯定会有利于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

3、一年级的孩子往往还是更愿意跟父母在一起做一些事情,所以在学习上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多陪孩子;

4、在陪伴的过程中去通过“哇,你们现在就能学到这些内容了啊,好厉害,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好像学得要比你们晚一些,而且我当时因为贪玩没学好,后来吃了不少亏,然后花了不少时间才补上的,你可不要学我哦……”等等把自己代入的方式让孩子更加相信他现在在学的内容、在做的事情跟我们曾经的经历是有“共鸣”的;

5、不要总是揪着孩子的错不放,尤其是非常忌讳反反复复的唠叨。我们要解决的是问题,而不是孩子,反复唠叨或者是说那种“我都说过多少次了”“你都错过多少次了”等等这类话都不要去说,这会导致孩子产生畏难心理的,进而就会导致他们对于稍微难一些的或者自己不把握的事情尽量回避。

要从问题发生的原因入手,尽量少往“不仔细”“粗心”上靠,更多的应该是从“步骤”“方法”“细节”“理解”等这些角度去让孩子进一步认识问题。

6、多联系生活,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跟他们所学的内容有关系,例如时间、重量、钱币、距离、几何、自然现象、物理原理、化学现象等等,遇到了就聊聊,如此可以让孩子把知识和应用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联系,使得他们不会把“学习”孤立起来看,这就更加容易使得他们养成“学以致用”的态度。

7、给孩子建立一些正面的榜样,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中的而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或者是动画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去引导孩子学习他们的某些品质、习惯、态度等等。

不需要太过于纠结批判那些负面的对象,其实当孩子懂得什么是好的时候他们对于坏的东西本身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区分能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小时候我们要注意多往正面引导,负面的不是不能说,但是要少,一定要少,因为思考负面问题是需要“转弯”之后才能够有积极收获的,这个难度对于小孩子来说有点早了。

关于态度的引导还有很多方式方法,我这里算是抛砖引玉吧,家长可以结合自己以及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总的方向把握住了就没问题。

学习规划

我一向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孩子的学习这件事情如果我们只是顾着眼前这点事情或者某些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从孩子整个学业生涯去看待问题的话,我认为即便是能够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往往也只是“就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规划学习这件事情对孩子来是不可能有这个能力的,但是父母是有的!

只是往往大多数的父母也需要一番功课才行。

我这里提几个对父母的要求:

1、你可以暂时不需要了解太多的关于哪些大学更好、哪些专业更有发展前途等等这些事情,但是你需要知道现在本地的高考政策是怎样的,本地的各个高中在高考上的表现是如何的,本地的各所高中的口碑以及特点是怎样的。

然后你应该选出一所或者几所目标高中。

2、你需要知道考上这些高中的途径有哪些,比如特长、自招、指标生、裸分等等,然后顺着这个然后去了解一下你的孩子未来准备去哪所初中上学,为什么要去这所初中以及如何才能得了等问题。当然了,关于中考的相关政策你也是需要必须了解的。

3、小升初要择校吗?公民同招的政策你充分理解了吗?这些政策对你们的影响大吗?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假设过去还存在民办掐尖的问题你会怎么学,如果未来没有了,你又会怎么安排孩子学?所有的这些问题你都需要去思考一下。

4、多加点家长交流群,本地的、全国的无所谓,没事儿就看看,有问题就交流一下。其实别人家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往往也是我们自己会遇到的问题,但是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得到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另外就是一些讲座什么的也可以多听听。

5、当地有哪些教育机构比较好,这些机构更擅长的是哪些方面的教育,他们的教育跟孩子学校的教育有什么不同,更适合什么样的孩子去学习。

6、拿出点时间来看看孩子的小学课本,电子版的就行,而且一看就尽量看完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内容!别说自己看不懂,真的看不懂我也没办法,这这里只说我认为更好的方式,如果你自己都看不懂的话,我个人觉得你是可以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值的——凭什么我们自己不行还非要逼着孩子比我们更行?大家既然都是“不会”,那么为什么只让孩子努力而我们只负责监督、责骂?

……

以上这些事情一般来说最多有个半年的时间任何父母只要有心就一定都能够做得到。

其实当你做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对孩子整个小学该如何去学就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规划!

到那个时候你就会知道孩子的数学学习一定要重视计算,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思维训练而不是局限于做多少题目,一定要多练习事物去感受量的变化而不是纯粹的数字游戏……

你还会知道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中考)”,语文的学习未来会有哪几个难点,而这些难点的解决其实都是在我们日常的日积月累中完成,你就会知道让孩子去诵读诗词、古文比逼着、吵着孩子背更容易但是效果反而更好,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明明读了很多书却写不好作文,你就会知道为什么阅读理解会有答题公式……

再就是你还会知道原来英语才是最可以也是最容易“超前学”的一门课,你就会知道从小给孩子做好听说读这三件事情有多什么的重要,而不是仅仅只是要求孩子去背单词……

然后你就可以给孩子安排出来一份非常详细、全面的学习计划!

不坚持,一切白费。

再好的计划不去落实不去坚持落实,那也是白费。

关于这点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除了以上这三点之外,想要让孩子成绩从小就保持非常好且学习态度还很正,那么家长还需要做好其他的很多事情,比如说日常的一些学习过程中的小动作、小细节的处理,比如从预习到听讲再到作业和总结复习的学习习惯养成,比如多跟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比如多就一些问题做细致的探讨分析,比如让孩子懂得尊师重道,比如尤为重要的以身作则……

可能写到这里不少人会觉得家长做这些跟孩子的学习有什么关系?

我想说的是父母的格局不同了,看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了,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随之不同,如此一来就会直接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辅方法问题。

而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方法上,实际上最好的方法不就是应该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吗?而我们如果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都不了解孩子要学的东西,都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等的,又何谈去帮助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