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发给我一张他画的图,画面丰富,线条粗略,我盯着看了好久也没看明白画面想表达的意思。

晚上散步,闲聊中他问我: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吗?

我终于得以把那幅画和他的梦境联系在一起,也第一次知道,原来他曾经多次做过同一个梦,梦境清晰而真实,他试图把它呈现出来,就是我收到的那幅图。

我很珍惜他和我分享他的“秘密”。那些看似习以为常的小事,在孩子走到青春期时,可能会被再次想起,并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这个阶段的他们,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他们困惑、思考、质疑,并试图了解自己:我到底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们或顽皮得像个孩子,又或深沉得像个智者。时而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充满挫败感;时而又觉得自己无比强大,独一无二。他们也不易捉摸,你认为他可能是这样想的,但实际上他们是截然不同的另外的想法。

这个不稳定的状态,也会使他们感觉到矛盾和迷惑。他们需要自我探索以完成内在整合,当内在的状态趋于稳定,他们就真的长大了。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所以他们也需要父母或者可以履行父母角色的重要他人引导他们走过这个阶段。即使是在他们行动上抗拒父母的教导时,他们依旧有这个内在需要。

父母的责任如此重大,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如此重要,我们可以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终生学习是为人父母的事业

孩子的发展阶段,是外显也是隐蔽的。可视的身高、外貌变化,让我们不由得感叹,身边这个朝夕相处的孩子真的长大了。但真正的长大,更在于心理意义上的成长。孩子不会正式向我们宣告:你看,我的心理正在发生变化!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语言和行动里,甚至是以愤怒为代表的情绪里。

父母需要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更加努力学习如何去当“孩子的伙伴和榜样”。我们既要营造平等的亲子环境,又不能放弃教养的义务。我们既要尊重孩子的成人感,又要包容他们的半成人状态。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需要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懂”,是最高级的“炫富”。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是父母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养育思维需要重新迭代,以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观察、思考、学习、成长,应该贯穿于“父母这个角色”的始终。这是为人父母的智慧,也更是使命。当我们的青春期孩子遇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不应该是责备,抱怨,而是反观我们自己:我有哪里需要调整?

2.

多创造没有目的闲聊时间

我对孩子有崭新的认识,80%都发生在闲聊的时候。漫不经心的聊天,他突然蹦出一些词,比如“人格”、“自我”,或者他第一次表达他会是一个器官捐献的拥护者,又或者他谈及如何看待青春期性行为等等。我能从中了解到,哦,他原来是这样想的,哦,他的认知现在发展到这里了。

如果不是在轻松环境里没有目的的闲聊,我很难捕捉到这些信息。也很难想象那个我再熟悉不过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已经不是原来的他了。

认识到他的“变”,是我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养育策略的依据。在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指引下,我需要做的是不断改变我自己,以适应他发展的不同阶段。

我想,这段“没有目的的闲聊时间”,对每个父母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发生在散步的时候,在某个周末的短途郊游里,在骑行里,在一起养花、晒太阳、撸猫的时候,在孩子繁杂的学习之余,尽可能多地创造这样的机会吧。

3.

把孩子的日程塞满

还是给他们一些“留白”

我们聚焦,勤勉地工作和思考。在这之后,在某个放空的时候,一些“念头”不期而至。就像在辽阔的滩涂,捡拾到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当我们特意去搜寻,总是不得而终,而闲庭信步常常会遇到惊喜。

这个“念头”,这些“珍珠”,是灵感,也可能是顿悟。勤勉其中与放空时刻,都是必要条件。没有不劳而获的领悟,而领悟真正意义上也并不是在忙忙碌碌的当下发生的。一个“空白”的时间差,为总结、归纳、沉淀提供了环境。

不被意识占据,潜意识才有更多机会冒出头来。

把孩子的日程塞满,可以满足父母的“安全感”,也是可以最大化减少思考的理想途径。但被各个项目塞满的孩子,奔波于处理每个具象的当下,即便大脑在不停地旋转,思考,但来不及消化、沉淀,他们最多只能耕耘于“术”,对“道”的深层次领悟往往很难发生。

当然,跳过默默耕耘,想直接获得领悟是完全不现实的。就比如有不少孩子和我联系分享他们的书单时,我从来不建议他们去读那些鸡汤的书和文章,看似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因为缺乏“实战”,力量总是孱弱的。“做得太少,而想得太多”,只会更增添他们的烦恼。

别打扰孩子的“发呆”,也别嫉妒他们的“留白”。

4.

“懒”一点的父母

和从挫折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挫折是最好的老师。从挫折里历练的韧性会丰富孩子的内在体验,引领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不要害怕困难,那是最好的资源。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能把人生的刻度向前调进几格。他们也会从中学会取舍,什么时候可以再坚持一下,什么时候应该止损。

即时

战胜自我的过程,可能是痛苦而艰辛的。但如果孩子做到了,他就能从中获得极大的自信,这会成为他人生的底色。闯过一道道关,他会收获一个踏实的沉甸甸的自己,他也因此重新定位自己。

父母可以做的,是“慢”一点,“懒”一点,不要介意让孩子和困境多呆一会。太保护孩子的父母,保护的其实是自己脆弱的心灵。授人以鱼,是一份速成的即时的礼物,授人以渔,才是成长的礼物。

5.

鞭长莫及时

父母的“护送”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以成人的思维、视野来认识和思考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恶”可能会部分呈现在他们的面前,这甚至会颠覆他们童年期的认知,带给他们极大的冲击。

父母可以“辐射”孩子的范围,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鞭长莫及。他们开始真的自己上路了,价值观的引导在此刻显得非常的重要。

1.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更不容易受到他人判断的影响,可以坚守自己;

2.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需要在路上。作为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是打开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

3.好的朋友,也是好的老师。好的学习环境,有潜移默化的激励。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是加强自己变得优秀的力量。

当父母的直接作用不再那么明显地凸显,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资源,“护送”着孩子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