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真的是世界大风口吗?真的值得全民狂欢吗?如何正确看待短视频?

短视频格局已形成,“南抖音、北快手”;派系形成了头条系,快手,百度系,腾讯系四大派系;行业已覆盖了几乎全部品类,无论是音乐,新闻、娱乐,还是旅游,健身,购物应有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视频月活跃用户规模8.2亿,短视频是当下最佳掘金风口吗?

MCN真的是红海,红的发黑了都。没有资本和影视相关的资源背景,很难做起来。

盈利模型没有跑出来时,不要贸然投入,先想好怎么赚钱,再倒推怎么做内容。

10%的头部账号贡献了90%的收入。举例:假设3亿粉丝,可以带来3000万收入;3000万粉丝,可以带来300万收入;那么,300万粉丝,其实很可能没有收入。

大环境生态已经发生变化,广告主纯品宣很少很少,广告客户很大一部分已经转移到效果广告(带货) 。

直播将迅速成为红海!直播达人的供给的增长,远远大于购买力需求的增长。韭菜不够割了,单粉产值会迅速降低。

在三四线城市,人群对做直播非常抵触,一般人的心理认知,直播是比较low的工作,不体面。kpi考核没有用,激励和惩罚也不在乎 ,只当做是一份工作。

在短视频创业过程中,赛道选择非常重要。抖音剧情类这个赛道太难,起量快、转化低。

市场上的培训,绝大部分没什么用,猜抖音的规则和玩法,然后拿出去卖。短视频研究算法意义不大,抖音的算法会变,用户喜好也会变。研究用户喜好才有意义。

抖音赚小钱比较容易,赚大钱,需要你发现赚钱路径,迅速复制出来,招更多人执行。

做抖音,不仅要迭代内容,也要迭代方**。青岛那批团队迭代方**,非常成功。他们定期专门开内容方**讨会,研究新的账号,整个平台用户喜好,怎么迁移。

用户喜好改变一定要迅速跟上,没有跟上,其实主要还是人的原因。迭代,一定要快,一定要做。执行力不行请自动离场。

一个人如果成功过,那么他的成功经验,就会变成他未来最大的绊脚石。

抖音本地号可以做。复苏的餐饮业对于营销和流量上的强大需求。加上抖音布局外卖功能,帮商家做短视频运营toB服务会有机会。

不要挑战人性,用制度和决策改变人性懒惰。

剧情号投豆荚没有决定性作用,转化非常低。

外界流传,抖音算法初始流量1000,播放,完播率 ,进下个流量池。短视频的几个指标:完播率 、转发、评论、点赞等,最关键指标应该是:完播率 。

点赞率对视频播放量,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要看视频质量,提高完播率。

长期数据都非常好的账号,广告主才会选择。偶尔爆个一两条,意义不大。

选编导心得:编导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所谓敏锐洞察力,在于能快速识别无法起量的视频。要能迅速判断一条视频发出去是不是数据会扑,这是基础能力。

在抖音没有爆的视频,在快手上有可能爆。我们之前的视频被搬运到快手爆了,搬运视频其实是一条灰色产业链。

有一些野生达人,不接广告,不签mcn,导流到自己的微信上做私域流量,微商玩法卖产品,也赚了很多钱。

儿童ip,不建议做,小孩后面接广告会有问题,抖音会限制。

目前抖音生态类似16到17年公众号时候,生态正在慢慢完善 。有很多机会,但是竞争也很激烈。有些视频发了10多天开始有流量 ,是因为抖音会「挖坟」 。把数据拉起来,吸引你回来再更新,这可能是算法的一部分。(猜测)

逆风时,保持好心态,不下牌桌非常重要。

三四线城市搞这种互联网创业,太难了,地狱级的难度。

有创业伙伴真的很重要,一个人的能力太有限了。

流量思维最近两年特别火,但是单纯具有流量思维没用,在风险来临的时候扛不住。

流量思维结合电商思维才是最牛逼的!(勿喷)

小公司坚持没有必要,要学会及时止损,及时止损,及时止损。

过去几年,国内MCN机构数量和市场规模都在迅猛增长。据艾媒咨询的报告,2015年,国内约有160家MCN,2020年预计将达到28000家,增长了100多倍;2020年中国MCN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45亿元,2015年还不足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9%。

而随着行业的高速增长,各类参差不齐的入局者进入, MCN行业的弊病也逐渐显露。

通常来说,一家MCN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KOL筛选、孵化、内容开发、对接平台、用户运营、商业变现、IP开发等。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筛选与孵化KOL,MCN机构会在各个平台上寻找合适的创作者。而在与创作者的沟通中,一些机构会利用信息差忽悠博主。例如一些尾部MCN会在和博主的沟通中,谎称自己有独家签约的知名KOL。UP主“都市丽人菜”曾被MCN机构私信邀约加入,机构资料显示的一位签约KOL是其现实朋友,但朋友并没有和这家公司签约,机构纯属浑水摸鱼。

到签约这一步,MCN机构的“套路”就更多了。

在签约前,有些MCN机构会对创作者做出承诺:提供海量的流量加成;专业团队的指导;无限的广告资源……但具体维度的数据可能并不清晰。

UP主“硬核的半佛仙人”就曾发视频拆解签约合同的具体条款,提醒创作者要事前约定清楚,比如“分成基数”“分成比例”“MCN是否有权收回账号”等。不少人在弹幕和评论中讲述了MCN的槽点,一条评论写道:我在MCN做过,领导直接说合同里面全是坑,找人签合同,等着人跳……是真的坑。

除了头部机构,大部分MCN的专业程度和效率并不是大众想象得那么高,精力也有限。当创作者满怀期待地签约后,可能会发现MCN机构提供的帮助主要是拍摄场所和对接一些商务资源,完成程度和承诺效果天差地别,“成为宇宙博主”的梦想破碎。

在林晨的描述中,签约后的3个月他没有得到任何平台推荐资源,公司还要求博主自行出资买粉,还说公司为每条视频付出16万元成本。但这家MCN机构前员工提到,在实际运营人力上,公司只有一位正职运营,对应的是六十多位签约KOL。

美妆博主戴戴曾和一家头部MCN机构解约,要回自己账号的代价是返还公司投放的2倍微博粉丝通的金额。现在,戴戴选择自己独立对接商务,完成内容产出。她告诉毒眸,博主和MCN分成比例是“三七分”,博主是30%的那一方,所以收入大头还在公司那边;而寄希望于MCN帮助建立人设也不现实,“大部分MCN不具备孵化红人的能力,公司都是等人红了,再去培养,红人是凭自己潜力闯出来的,和公司无关。”戴戴说。

而即便是头部机构,在MCN这个以人为主的行业,不可控的因素依然很多,无法保证复制顶级KOL。

洋葱视频2017年初成功孵化了头部IP“办公室小野”,1个月做到全网粉丝400万,彼时洋葱视频曾计划推出一系列与办公室相关联的垂直IP,打造“家族化IP”概念。虽然2018年也孵化了七舅姥爷、代古拉K等账号,然而此后IP矩阵并未形成,新的顶流也未出现。

过去几年,如涵试过培训、社交媒体曝光等方案来培育新网红,却始终无法摆脱“张大奕依赖症”。目前,如涵共签约了159名红人,但头部红人仅有3名,成熟红人有8名。而张大奕的店铺为如涵撑起半边天,2017-2019财年分别贡献了50.8%、52.4%、53.5%的GM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涵的部分独家签约红人

谦寻孵化了包括薇娅在内的36个头部主播,并将其与顶级主播“薇娅”深度绑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也没有制造第二个薇娅。今年6月22日-28日的淘榜单主播Top20榜单中,谦寻有5位主播上榜,其中薇娅占据榜首,小侨Jofay、大英子LOVE、小乐小主、安安anan分别位列第6、第10、第13、第15,差距仍然明显。

美腕也有过度依靠头部主播的隐忧。2016年底,美腕通过“BA网红化”计划挑选了200名素人,两年后,也只出现了一位顶级KOL李佳琦。今年2月小葫芦发布的《MCN机构估值TOP100》中,美腕旗下仅4位艺人,李佳琦一人贡献了超77%的估值。李佳琦本人也曾调侃,美腕“复制”李佳琦很久了,也没有成功孵化出来。

超级博主万里挑一,可遇不可求。盛景嘉成董事总经理刘迪曾在论坛活动上说:“红人没有办法批量复制,一个头部网红的出现,一定是有天时地利人和的。MCN也同样面临传统经纪公司没能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没有投资MCN的原因。”

“大撤退”还是“大浪淘沙”?

2019年上半年,公众号创业者晴矢看到短视频的风口,卖掉公众号“笔稿”,创立短视频MCN。不到一年,他花掉出售公众号获得的400多万元,在抖音上建立十几个账号、总粉丝量达到2700万,而广告收入只有30万。入不敷出之下,晴矢于今年3月关闭了自己一手创办的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