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9日凌晨,150万苏联红军突然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毫无疑问,作为二战收官之战,这场代号“八月风暴”的军事行动精彩纷呈,气势如虹。

不仅如此,远东战役还为尽快结束二战做出突出贡献,与美国那两颗原子弹一同给了日本法西斯致命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当年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定因素至今还有争论,究竟哪根“稻草”最终压垮了日本人?

然而,在日本人看来,如果说美国人对日作战出狠招还在意料之内,那么,苏联人突然对日发动战争就是典型的“从背后捅刀子”。

日本人为何对“八月风暴”耿耿于怀,这还得从四年前的“苏日中立条约”说起。

进入1941年,世界局势波诡云谲,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当德国将进攻矛头指向苏联时,日本已基本下定决心南进。为此,日本急需得到德意盟友支持并稳住苏联。

当年3月,被日本人视为外交天才的松冈洋右开启欧洲之行。分别会晤德意盟友后,松岗不顾德国人反对执意访问苏联。

在莫斯科,斯大林热情招待这位日本朋友,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份令世界瞠目的条约主要内容有三条:

第一条是“双方承诺互相尊重对方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为此,两国在签约当日共同发表了关于满蒙问题的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第二条是“签约一方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交战,另一方要保持中立”。很明显,苏联和日本都担心对方从背后捅刀子,后来的事实证明,斯大林再次给日本人上了一课:“条约是靠不住”;

第三条是“条约有效期为5年,如果双方都未在条约到期一年前宣布无效,则视为自动延长5年”。四年后的1945年4月,时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确实宣布不准备续签苏日中立条约,这么说来,苏联人还没把事情做绝,要怪只能怪日本人警惕性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了胜利。然而,美军还在万里之外的冲绳岛上与日本人激烈厮杀,数以万计的伤亡之下,打败日本却看似遥遥无期。

在当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虽然答应打败德国后的3个月内加入对日作战,但苏联面对的困难是非常明显的,从遥远的欧洲向远东大规模运兵,这在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苏联表明不再续签条约,这份有效期为5年的苏日中立条约仍让日本人抱有幻想

从6月开始,日本加紧与苏联接触,试图让苏联当“中间人”调停与美英的战争。对此,斯大林欣然答应,并让日本人相信至少年内“远东无战事”。

寄希望于苏联这个“中间人”,因此,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仍拒不屈服,时任首相铃木贯太郎叫嚣“将大东亚战争进行到底”。

如果知道10天后“小男孩”降临广岛和“八月风暴”来袭,不知日本人会不会后悔?现在看来,当时日本人寄希望苏联调停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其实,日本也是走投无路,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

其一,苏联是靠不住,但起码还有一纸条约在那,在这场战争中“代表正义”的苏联总不至于撕毁条约、背信弃义对日本发动进攻吧?

其二,彼时美苏与苏联已产生隔阂,苏联也不愿看到美英势力向远东扩张,仅凭这一点,苏联就有充分的理由出面“调停”;

其三,历经四年残酷的苏德战争,苏联元气大伤,穿越茫茫西伯利亚向远东运兵,如此大规模调动军队是不可能瞒过对手的,就算悄无声息地实施,没有一年时间也难以完成。

基于此,日本人想当然认为,只要能扛过这一艰苦时期,“全世界命最金贵”的美国人厌战情绪会更加高涨,回到谈判桌前的可能性非常大,到那时,日本争取到好的条件自然不成问题。

战后的1951年,时任日本首相兼外相吉田茂实施了一项调研计划,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总结。在诸多“外交失误”中,幻想苏联调停成为外交上的最大败笔。

“调研文件”对此作了检讨“……日本如在波兹坦会议间向美英妥协,苏联分享战果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日本应直接向美英投降并迅速付诸行动,幻想苏联调停实为最愚蠢的想法……要求苏联这样的国家斡旋和平,这一点尤其应予以批判。”

其实,苏联也是在匆忙之中发起远东战役,这也是当时形势所迫。在斯大林看来,不管当时苏联是否加入对日作战,美国介入远东都无法阻挡了。苏联若再不出兵,别说南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了,就连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国东北落入谁手还不一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代价,无非就是撕毁条约、背信弃义的坏名声,这不管对以前的俄国还是现在的苏联来说,那都不叫事。

文/田瑞安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 ;欢迎留言评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