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有出息的孩子是给国家养的,没出息的孩子是给自己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网上逛得越久,越容易发现:部分学霸,出国留学、工作、定居之后,大概率会和国内的父母断开联系。连父母生病住院了,也不能回来看望一下,更有甚者,父母去世也不一定会回来处理后事。

有网友说,他的邻居是大学老师,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培养成才,儿子女儿前后脚在国外留学、成家立业。老人去世前,只有老伴和他的一位学生在身边忙前顾后,两个亲生孩子始终没有露面。

老人去世后,也只靠那位学生帮忙料理后事。老人的老伴很痛心:儿女成才有什么用,父亲走了,他们都不回来看一眼。早知道就不该把孩子培养的那么优秀。平庸的孩子还能整天在身边转悠转悠,优秀的孩子一年到头也打不着一两次照面。

无独有偶,朋友家大伯有一男二女,大儿子和二女儿都是读书时名列前茅的尖子生,后来一个当博士、一个当高管,在离家很远的大城市定居工作。

两个出息的孩子是大伯的自豪、骄傲,更是炫耀的谈资,亲朋好友一提到他们,无不露出羡慕的神情。

小女儿读书差,中专毕业后就留在老家做普通的小职员,之后结婚生子。

以前,老人觉得三女儿哪哪都不是,性格也不讨喜。

后来有一次,老人生病入院了,要进行一场大手术,大儿子和二女儿都转了一笔钱回来,说工作忙,回不来,让妹妹多照顾老人。

小女儿虽然学习、工作能力一般,但是照顾老人却有足够的尽心尽力,把老人照顾妥当,直到出院。

有出息的一双儿女也就在电话里远程慰问一下,期间也没有回来看望老人一眼。

从那以后,老人就不再同以前那样,整天把大儿子二女儿挂在嘴边了,也不再炫耀他们的优秀了。

生死面前,其他一切都是小事。

经历过这一遭,老人心里明白,再出类拔萃的儿女都比不上一个愿意在老人身边尽孝心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问过小派爸爸:要是有一天,孩子成绩很好,要出国、要定居,你怎么想?

他很坦然:他有选择的自由,如果有那一天,他想去就去呗。我又不指望孩子给我养老。

他口上是这么说,但是曾经在医院门口,远远看到认识的邻居老人,独自一人蹒跚脚步走进医院,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么老一个人了,明明有儿有女,也没有一个人陪在身边去看病。

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时代在发展,外面的机会多,特别是出生在三四线小城市或者农村的孩子,长大后更加向往国外、大城市。

万一儿女有自己的发展,不得不离开父母,那又能怎么办呢?挽留就断他/她前程,不挽留就注定晚景寂寞。看着别人儿孙绕膝,说不羡慕是假的。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遇到过,也有可能正在经历着。

有人说,不管孩子离得远还是近,最重要的是“孝心”。如果有孝心,就算离得再远,都能够安排好父母的晚年,否则,就算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也能够对老人不闻不问,甚至把老人气得吐血。

纪伯伦的《先知》第四章“论孩子”道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正常关系: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说到底,父母就注定了要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最容易让人释然的是:我只是可以为你倾尽所有的陌生人。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怎能事事完美。既想孩子优秀,不平庸,又不想孩子离得远。孩子有孩子的选择,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各自安好,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