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治疗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每天,我写一点中医科普文章,和大家一起交流。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

很多中医的初学者跟我说,通过阅读,他们掌握了很多知识。

读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现在,我想给你聊一张配伍。这个配伍啊,我可以这么讲,是当代人中医临床的经验之谈,是对古方的继承和发展。

这配伍啊,名字叫做陈平汤。2006年的《中医药临床杂志》上,将其刊发出来。我收集、珍藏至今。

它的组成很简单,就是将古方二陈汤和平胃散合二为一。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它能够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治的是痰湿证。

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组成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它能够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的是湿滞脾胃之证。

这两个,功效差不多,都是以除脾湿为主。

它俩放在一起,就是陈平汤。组成就是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那么,它具体是什么样的用量呢?具体该怎么用呢?

你记住,用量的问题,需要因人而异,因证而已。不同的时候,用量不同。而具体的用法,也要结合病症,来进行适当的加减化裁。这东西没有一成不变的。

现在,我就给你举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你就懂啦。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年59岁。什么毛病啊?胃不舒服。

怎么个不舒服呢?你说疼吧?不算太疼。就是感觉胃里头胀胀的,闷闷的,有隐痛感,吃不下饭,反酸水,倦怠乏力、感觉气短,总想睡觉,有时候还恶心。到医院检查去,诊断是胃下垂。

既然是胃下垂,那就按照胃下垂治吧,但效果不怎么样。

后来,她决定转投中医。

刻诊,见舌淡苔白腻而厚,脉象较为虚弱。

在考虑周全之后,医师想了想,写了一张配伍。咱们一起来琢磨一下:

苍术12克,厚朴6克,陈皮10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枳壳15克,砂仁12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升麻3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患者药用5剂,胃胀、痞闷、呕恶、食欲不振的感觉大大减轻。后来,改隔日一剂,服了16剂,诸证息平,检查胃下垂消失,疾病痊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层层分析。

你看,上面的配伍,你仔细看,有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对不对?这显然就包含了陈平汤,以陈平汤为底了。然后,再加上枳壳、砂仁、党参、白术、柴胡、升麻。

为什么这么用呢?你看这个人的症状就知道了:

舌淡,苔白厚而腻,脉虚弱。这毫无疑问,要考虑脾虚有湿。脾运化不了水湿,湿邪上泛于舌面,所以舌苔白厚而腻。脾虚不能鼓动化生气血,所以脉象虚弱。脾气虚而不升,则胃气不降,所以食欲减退、吐酸水。中焦之气郁滞,所以腹胀、呕恶、隐痛。脾主肌肉。脾虚湿盛,则四肢倦怠乏力、肌肉萎软。

最关键的是,由于脾胃之气不健,所以中焦之气下陷,导致患者胃下垂。

你看,这个病症分析起来,也是容易懂的。

既然如此的话,那你看吧,前面配伍里头的枳壳、砂仁、党参、白术、柴胡和升麻,这是中医里头标准的,治疗胃下垂、中气下陷的一套配伍。其中,党参和白术健脾益气,柴胡和升麻,提升中气。砂仁和枳壳,行气。这组配伍,仿佛一只大手,把下垂的胃提上去,把下陷的中气补起来。

同时呢,患者还有脾虚有湿的问题,如舌苔白厚而腻,胃胀、呕恶等等。所以,这里头就用到了陈平汤配伍,即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其中,苍术燥湿健脾,厚朴和陈皮,行气燥湿。半夏燥湿降逆止呕,茯苓健脾利湿。生姜大枣固护中焦。总体看,就是除脾湿,行气滞。

所以你看,前者的提升中气,和后者的健脾除湿行气,两者合二为一,就把患者胃下垂证属脾虚湿盛的问题解决了。

这个,基本可以看做是陈平汤的临床应用案例。您不妨仔细琢磨一下。

我个人体会吧,这套配伍,可以说是治疗脾湿证的最强方了。因为无论是二陈汤还是平胃散,力道都不小。两者合二为一,可以说是珠联璧合、锦上添花。

当然,陈平汤加一些配伍,治疗胃下垂,仅仅是应用方法之一。还有一些人,比如说胃炎、胃神经官能症,中药证属脾虚湿盛,都可以化裁应用。它的用途,还是非常广泛的。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借鉴。

当前啊,我们国家的人,对湿邪这个概念特别敏感。动不动,就怀疑自己有湿气了。其实,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就发病部位而言,有的在筋骨关节肌肉之处,有的在脾胃内里之处。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就脾湿而言,我感觉,二陈汤和平胃散组合,可以说是较为有力道的应对之策了。脾湿大,什么表现?你记住,就是舌苔白厚而腻、胃胀、恶心、食欲不振、腹部痞满,有的会吐酸水,整个人不精神,四肢沉重乏力。至于说有没有胃下垂,那不一定。

我把这个写出来啊,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真正中医临床是如何治疗脾湿证的。您把这个了解清楚,很多事儿就有的放矢了。您如果感兴趣,不妨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中医同行,看了此文,不妨也加以收藏,日后用得着的时候,可以随手使用。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我就说这么多吧。我不知道我写的这些,您看懂了没有,吸收了没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