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名医冈本裕医师,在其书《想健康,先戒掉这些「好」习惯》一书中,提出“想健康就不要跑步“的观点。

尽管这不是一本新书,但最近又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所以小编把冈本裕医师的文章关于“跑步”的部分在这里分享给各位:

不要运动!

尤其「不要跑步」,因为跑步容易导致生病和老化!

第一个要建议大家戒除的坏习惯,就是「运动」。

对懒得动的人来说,这个提议可能会让你觉得:「这正是我要的!」

只说「运动」太模糊,如果说得更明白一点,或许可以说是「运动竞赛」。这里说的「运动竞赛」,指的是含有「与人竞争」、「追求时间成绩」,以及「奔跑」这类要素的运动。

各位是否都一厢情愿地认为运动就一定要「跑」?「运动=跑=累死了」,或许有不少人认为自己做不来运动,压根儿就不想去尝试。

「运动=跑」这个误会,不晓得害多少人吃了大亏。人体为了要「跑」,必须让引擎飞快地运转,所以得一下子增加心脏的跳动量,还必须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当然交感神经也会急速地活化。如此一来,身体就必须突然进入战斗模式,把干劲提升到最高点。说得更简单一点,如果突然跑步,身体会吓一跳,陷入异常兴奋,也就是陷入某种恐慌状态。换句话说,「跑」会让身体处于一种负担极大的状况。

如果各位有慢跑的习惯,就等于是经常处在慢性氧气不足当中,也就是缺氧的状态。慢跑一方面会让人陷入缺氧;另一方面因为运动量很大,跑完的时候,也就是缺氧之后,会一口气吸入大量氧气,如此一来又陷入氧气过剩的状态,制造出极为大量的活性氧来。换句话说,跑步这种行为,等于是自己让身体遭受到缺氧和活性氧的双重打击。

相较之下,「走路」基本上风险是零。而且走路没有年龄限制,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走,不需要特别准备,也不用花半毛钱。我认为走路才是最适当的全民运动。

大家必须记住最重要的一点:若想透过运动来改善健康,走路就非常足够了。

以上内容为冈本裕医师文章选取,如需阅读原文可自行搜索:想健康,记住五个「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热的兴起,“跑步折寿”与健康的关系,一直被讨论。在这些五花八门的说法中,很多跑者开始迷惑了,到底哪种说法才是对的。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不论跑量如何,跑步都将明显改善人口健康和长寿的状况,而相比那些久坐、不跑步的人,参加跑步运动可以使死亡风险降低27%。

研究人员综合整理了来自全世界六个前瞻性团队的14项研究结果,并汇总了232149名参与者样本。在5.5-35年的随访期间,总共记录了25951人死亡。

结果表明,与不跑步的人相比,跑步的人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27%,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30%,死于癌症的风险降低了23%。每周跑步的频率、每周跑步持续时间、步伐和总跑步量等因素对结果则没有明显影响。

最终的结论是,任何量的跑步,即使研究涉及到的最小跑量——每周跑0-1次,每次少于50分钟,时速低于6英里/小时(1英里≈1.6公里),都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

也就是说,跑步总比没有跑步要好。

史丹佛大学医学院也有过一项关于长达21年的研究:

他们从1984年1月起,追踪50岁以上爱好长距离慢跑的人,共538位,另外,选择423位,也是50岁以上,但不喜欢慢跑的健康人做对照组。总共有284位跑者,和151位对照组,到2005年时,完成了21年的追踪。

在追踪19年时,15位的跑者已经过世,但对照组死亡的则到达34位。慢跑者除了较少因心脏血管疾病死亡外,有趣的是因恶性肿瘤和神经疾病而过世的也较少。这也和过去的研究发现,规则的运动,可以减少老年痴呆和许多种癌症相符合。

由于规则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血管的体能,增加肌肉的质量,因此比较不易发生意外。此外,发炎的指标减少,对疫苗的反应较佳,认知功能也得到改善。

研究者更发现,在能够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上,慢跑者也比对照组,在追踪期间的任何时间点上,皆较佳。

关于研究结果就分享到这里。

从个人经验来讲,小编认为适量运动对健康肯定是有好处的,跑步一年,不仅仅是体重的减轻,还有如早起、睡眠变好、人也变得勤劳等很多变化,让我受益匪浅。

不知道你跑步多久了,运动又带给了你什么样的变化吗?来评论区分享下你的观点吧。

参考资料:

http://bmjchina.com.cn/uploads/soft/160718/4-160GQ41P9.pdf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15/19/1117434_3294978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