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发现妈妈出轨后很无措

问:我的父母分居八年,没离婚。分居原因是爸爸控制欲太强烈,怀疑妈妈,有次酒后对妈妈家暴,打到妈妈受不住当晚逃了出来,然后立即在外居住。

妈妈自己在附近租房子工作,爸爸带着生病的妹妹在家待业。

很偶然的情况下,我意外看到了我妈妈的手机记录,才知道她出轨,不知道多久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

发现的时候特别难过,我没有拆穿,也没有说出来,我不知道怎么面对她,也不知道怎么面对爸爸。以前问过妈妈能不能回家原谅爸爸,她很坚定地说她不想回到家再过以前的日子。

我自己也结婚了,也能理解,试着去接受、去体谅。但是真的到发现妈妈出轨这件事时,突然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真的很难过,很羡慕别人家的父母一家恩爱和睦。我也担心父母会对两个妹妹以后的人生有影响。现在真的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对不起,我的表达不是很好,望你能理解。无论你有没有看到回复,我都很感谢你,倾诉出来心里也觉得好受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冷爱回复:

看完这个故事,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过去的一次学习经历。

在一次工作坊上,有一个女生向我们当时的老师求助,她就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当时在场所有人听完都很动容。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件事:当家庭不和睦时,那些没有办法摆脱不和睦的孩子们的痛苦,会深深地感染每一个人。

但后来,我又忍不住思考:

为什么有些孩子面对父母这种不和睦,就非常希望家庭和睦,并且很羡慕别人,而有的孩子,为什么可以站出来说“爸妈,我支持你们分开,也同意你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后来,我逐渐想到一个答案——这两种区别的关键在于:一个人在亲密关系的自我提升之路上,走了有多远。

关于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提升,我们团队曾经分享过【三果论】,阐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以及三个不同发展的阶段。

【三果论】的本质,跟学习写文章特别像。

第一阶段,一个人刚刚开始写作文,写得很稚嫩。这时候,是在初步学习这件事情,很讲究文章的是非对错。

这就好比,在亲密关系的生存期,所有的人跟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互相交换的关系,这时候当然就有“是非对错”之分。

比如,在女主眼里,“爸爸打妈妈是错的,妈妈出轨是错的,父母和睦是对的”,如此等等。

这是第一阶段生存期的一种典型表现:任何事情,都要分个是非对错。

然后,在这个阶段的人,如果按照这种对与错的两性关系法则前进,就可以得到一个我们称之为叫【平安】的结果。

故事里这个女生,她的所有痛苦,就来自于她在亲密关系的自我提升中还停留在第一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阶段,学会了很多写作方法与技巧,把文章写的花团锦簇、繁花似锦,非常华丽。这个阶段,与亲密关系做类比,有点像我们开始学习世界上有多少科学理论,或者其他被证明可以有效解释亲密关系的方法。

比如,仅仅这个故事,我们可能就可以找出365个不同的角度去解释。

我们可以从“进化心理学”解释说,女主爸妈之间的伴侣价值也许不匹配,这位妈妈的亲子不确定性也许太高了;

也可以从“依恋理论”来说,这位妈妈可能是一个回避亲密的人,而这位爸爸可能是一个非常焦虑的人;

还可以从“社会交换理论”来说,伴侣双方对于对方的依赖度的问题,这位妈妈对爸爸的依赖度很低,这位爸爸的可替代程度很低等等,我不再一一举例了。

总之,可以用来解读这个故事的理论太多太多。

这是我们自开设问答专栏到今天回答的第9716道题,如果有读者感兴趣,可以把前面的几千题翻一翻。

翻完大家会发现,这么多问答中,我们可能引用了上百种理论,来解释各种各样的现象。

如果有谁对关系感到着迷,可以去学习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

一个新理论的出现,总能解答你一部分的困扰。

在第二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不再简单地用是非对错评判关系。

因为任何一个理论都会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做法、每一个人的行为、每一个现象都有它的存在理由。

当我们理解这一点,至少就得到了一种解脱,就不再执着于所谓的“父母分开了,羡慕别人家的父母恩爱和睦”。

我们常说,亲密关系自我提升进入第二阶段,才开始能真正去理解爱情。

因为这是关系从“生存”到了“发展”的阶段。

在发展的阶段,就是各花入各眼、繁花似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第三阶段,如果能够成为一个专业作家甚至大师,就会进入第三个境界叫「繁花似锦之后的返朴归真」。大家注意,这个“朴”,是质朴的“朴”。“朴”是在讲一个事物的本质,是在呈现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

在第三阶段,一个人就从“生存发展”来到了“领悟”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想尝试去领悟一些本质层面的东西、一些人生的意义。

而当我们到了第三阶段,再回头看很多关系问题,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呈现出一种非常简约的答案。

注意,“简约”不是“简单”,“简约”是更复杂的东西,所以才会看起来简约而质朴。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否定之否定”之后的第三阶段。

接下来,我可以用两个不同的例子,来形容第三阶段的人会怎么看待这个故事。

比如,当女主意外看到了妈妈的手机记录,知道她出轨,然后特别难过,问“妈妈能不能回家原谅爸爸,妈妈很坚定地说不想回到家再过以前的日子”。

这时候,如果是第三个阶段领悟期的人,会跟告诉她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就是对妈妈说“是的,我允许”。

这件事情就是如此简单的。

这个孩子的痛苦,来自于她不允许她的妈妈成为她妈妈自己。

她让妈妈回家,本质上是在抢夺了父亲的位置,“让妈妈回去”,这件事是她爸爸应该做的事,不是她应该做的事。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她爸爸的角度来切入。

比如,女主说她爸爸的控制欲太强烈,对妈妈如何如何不好。

但是,这是属于她妈妈的工作,也不是她应该做的工作。

所以,本质上讲,在亲密关系走到第三个阶段领悟期的人,不会再去执着于某个具体的东西,人也会从“是非对错”,发展成“各花入各眼,各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再走到一个更本质的层面,去理解世界万物有其运转的规律。

我们只是去认识这些规律,并且按照这些规律做事情,就这么简单。

今天,借着这个故事,以及我们团队分享接近一万题的时间节点,我们形成了对于亲密关系的一整套概括性总纲。

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创作,让更多的人对于亲密关系、对于人生的发展,有一个波澜壮阔的地图。

很多刚关注我们的读者,可能都不知道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了十几年,已经建构了一整套理论地图。

我们希望用这样一段分享,帮助大家看到这整个地图。

如果说,亲密关系的自我提升,第三阶段领悟期是终点,那我们就在终点等你们。

这里有一片“没有那么多是非对错,也没有那么五彩斑斓,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世界。

本文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