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还看见了你了,怎么这么突然就去支援了?什么时候回来?工作累吗?住酒店习惯吗?要做好防护,你比我们危险。好多问题从我口中不断地问出,一下子把手机那头的她问的不知该回答哪个好。“没什么特殊的,都是应该做的。”她慢满地回答“很自豪,因为记忆里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她是我们儿科护理队伍里年纪最小的90后,也最勇敢的姑娘——赵京楠。非典发生时她还是被保护的孩子,如今已经坚定站到了抗“疫”前线,去保护大家保护祖国。

把青春留在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来势汹汹,在我们以为胜利就在眼前的时候,西城大爷的出现让我们再一次紧张起来。新冠狡猾,悄无声息的又出现了。抗击疫情要的就是和病毒抢时间。一夜之间,院检自检,密接人员的检查地点,隔离地点全部完成,各医院发热门诊,疾控迅速集结队伍开展摸排工作,即便是如大海捞针,我们也势必完成任务。一时间,儿科的医护人员们在耿荣主任,唐浩勋主任,孔艳艳护士长的号召和安排下,工作在不同的排查工作岗位上。这不只是一个医院的抗疫,是全城抗疫。

儿科的护士姐妹们有的在院检自检工作,有的在本院发热门诊筛查。区疾控因工作量极具增加,需要我院调配医护人员完成密接人员的筛查工作——这也是最危险的筛查岗位。赵京楠,这位24岁的姑娘在接到任务以后,没有任何迟疑,收拾好行李,出发了。采集咽拭子是极易感染病毒的一项护理操作,给新冠病人的密接人员采集咽拭子就更加危险。

为了严格切断病毒传播感染途径,密接人员都集中隔离在指定酒店,京楠的工作就是为他们采集咽拭子。炎热的夏季,他们在酒店门口换好防护服,走过安排好的通道,防护服里面已经是大汗淋漓。他们要一个个的敲开密接人员的门,给他们一对一的采集咽拭子。酒店长长的走廊两侧,房间整齐的排列,紫外线灯和空气消毒机不停地运转,只为给他们带来更干净的空气,这里的医护工作者也似这些机器,不间断的工作着,希望在有限时间内尽快采集更多的咽拭子,尽快排除密接人员。“不能按时吃饭太正常了,有特殊情况说走就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刚加班回来,太突然了,就刚给你回。”这条微信语音是间隔6小时候她回复我的。我不忍心也不好意思再继续问,只想让她赶紧休息。从5月19日至今,京楠一直在疾控工作,没有了父母陪伴,也没有儿科的护士姐妹们互相照应,一个人任劳任怨。疫情在大家的努力下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相信很快京楠很快又能回归儿科,我们可以一起工作。

患者比孩子更需要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医院发热筛查工作,采集咽拭子是相对简单的操作,可是给7.8岁的孩子采集,就很困难了,因为他们知道害怕,有一定的反抗,躲避能力。家长说服教育有时很难凑效,筛查室里温度较高,家长普遍急躁,孩子的不配合使家长更加火上浇油,有的家长会动用武力或者严厉威胁,这个时候,建楠姐总会耐心的劝解家长,给家长解释为什么孩子会如此害怕这项操作,因为年龄较其他孩子长几岁,自己有思想了,害怕是正常的,其次他的生理结构和我们成人有区别,比我们的反应就是强烈一点,敏感一些,不能怪孩子不勇敢,生着病,能配合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容易了。家长把护士的话听进去了,情绪缓和了,孩子的感受得到了认同和理解,也更加配合。在科里,我们叫她姐姐,她也不过30岁出头,母亲,女儿,妻子,护士,她身上有这样多的身份。但在此刻,她选择了护士的身份,站在祖国最需要她的地方。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及家人的安全,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在降级之前都要在指定宾馆入住,期间不能擅自离开。除了8岁的大宝,建楠姐还有一个两岁半的二宝,孩子小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14天不能见面,成人可以用理智,用精神忍住离别,两岁的孩子要怎样去克服。北京降级了,我们可以回家了。建楠姐说“我回家问问小二,想妈妈吗?”他搂着我的脖子狠狠的在我脸上亲了一口,以前从来没有过。看,男孩子思念到了极致也会这般强烈的表达。

北京降级了,电影院营业了,餐馆又飘出了饭菜香,炸酱面“复活”了,公园里又有了跑步的人,一切都逐渐回到正轨。路边发热门诊的红字警醒,明亮,筛查室里灯火通明,我们依旧在默默守护这个城市。我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我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些苍白,但是我们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守护健康,保卫生命,我们身上流出的不仅是淋漓大汗,更是源源不断的爱。我们曾经也是将名字写在校服上的孩子,如今我们是将名字写在防护服上的一线战士,防护服下的我们和你一样,是子女,是挚友,是一个个普通人。我们一定行,滴水汇成河,相信阴霾过后终有灿烂彩虹。

···THE END···

文字|儿科 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