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化发展起步较晚、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但在各级政府高度支持下,高校、企业等各界积极参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呈快速扩张态势,2019 年突破 100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者之一。此外,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总量的 37.1%,位居全球第一。论文总产出量达到 141840 篇,位居全球第二。现阶段中国也是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其中总投融资事件数量占全球的31.7%,投融资资金总额占全球的 60.0%。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正成为引领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2.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强劲的发展浪潮中,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人才需求在短时间内激增。但由于我国人工智能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不足且培养机制不完善,导致当前高校、企业等各界的人才培养速度还无法匹配产业的需求扩张速度,产业内能够满足需求的有效人才密度不足。以《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确立的 2020 年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1500 亿元为目标,预计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内有效人才缺口达 30 万。

3.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供需比严重不平衡:一是不同类型的岗位供需不平衡,当前企业对算法研究岗、应用开发岗和实用技能岗等技术型岗位的人才需求最为旺盛,分别占整体需求岗位的 12.2%、19.8%和 34.8%,但其人才供需比分别仅为 0.13、0.17 和 0.98;二是不同的技术方向供需不平衡,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在现阶段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在整体需求岗位中的占比分别为 39.1%和 33.4%,但相关技术方向的人才极度稀缺,人才供需比仅为 0.23和 0.09,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4.产业对人才质量有着高标准和高要求,企业需要的是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工程落地的应用型人才、具备多行业经验或多岗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算法攻关或产品研发的创新型人才和具备特定区域本地化服务能力的本地化人才。同时,企业对人才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方面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在学历方面,2019 年 17.9%的岗位要求为硕士及以上学 历,仅有 11.9%的岗位接受专科学历;在工作年限方面,2019 年仅有 5.4%的岗位接受 1 年以下工作经验的求职人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也仅占 3.3%。

5.为加快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校、企业正在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和培养环境,加速构建以政策为指引、产业发展为驱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生态体系。各地纷纷出台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专项政策,以指引和规范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人工智能专业也于 2019 年正式获批列入本科专业名单,同期众多高校也已开始自建或者联合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专项培养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等多类型人才。整体看来,人工智能“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的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政府、高校、企业等各界的参与力度仍显不足,教学体系、人才评价体系、师资队伍、人才服务体系以及人才对外交流等各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以下是报告部分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获取PDF完整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获取PDF完整版

声明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锋行链盟推荐阅读,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锋行链盟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锋行链盟

锋行链盟专注于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AI领域技术探索和产业融合,汇聚30+行业资源,打造有温度、有价值的产业互通平台。获取PDF完整版项目、投行、产业招商、园区资源、研报定制、媒体对接合作请+微信:fengxingziben

获取PDF完整版

项目、投行、产业招商、园区资源、研报定制合作

请+微信:fengxingziben

扫码进入星球获取本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