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商代时期存在甲骨文,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最原始的文字;1988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只青铜鼎;上面除了常见的商代花纹、祭祀图腾之外,还有几个谁也没有见过的符号;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河南殷墟文化中心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发现有类似的符号;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呢?专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这是商代除了甲骨文之外的另一种文字;专门刻在青铜器上;在发现这种文字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专家学者们不断探索,终于对它有了新的认识,慢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在夏朝就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当时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割据一方的霸权,都倾全国之力铸造大型青铜器,以彰显自己的权威;青铜器成为人和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工具。

专家发现在河南安阳,以及国内其他地方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上,刻有各种相似的符号,似乎不是装饰那么简单;它们正是在古人用青铜器交流时的重要信息,是一种能表达意思的文字,称之为"金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和甲骨文一样,年代久远,在历史上衰亡时间较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下诏推行小篆,且不再刻铭文于青铜器之上;于是金文渐渐衰落,到了汉代就已经消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金文和甲骨文一样,研究难度相当大,甚至还超过甲骨文,因为金文只出现在特定的地方——青铜器上;新世纪到来之后,距离最早发现金文已有二十多年时间,今天的古文字研究专家对它又有多少认识呢?

2013年,北京召开了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交流会,会议共有百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大会在研究金文方面成果颇丰;北京大学专家在《关于西周金文历日的新资料》中介绍了近年新发现的、伐簋等金文材料;"簋"一般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颈、鼓腹、双耳;它是古代青铜制盛食物的容器,同时也是重要的祭祀礼器;专家发现簋上的金文资料,对研究西周王年断代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个新视角,为研究远古文明带来了新思路。

20世纪50年代,安徽省寿县蔡侯申墓出土一个"带钩";所谓"带钩"古又称"犀比",指的是古代贵族的腰带,多用青铜铸造,上面镶嵌各种珠宝,是非常华丽的奢侈品;浙江大学专家的文章《越王者旨带钩小考———兼说初吉与初干吉日》对蔡侯申墓中出土带钩上的铭文进行了释读;指出"初吉"可能为"初干吉日"之省称,带钩存在一物异名的情况;也就是说,带钩作为一个青铜器,它有多种叫法,古人将其名称以金文刻在成品上;类似于今天的商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大学专家在《再释"举"》论文中指出,在甲骨文及殷周时期的金文中,"举"字有很多异体字;意思是说,"举"在金文中有多种写法;它的意思与在甲骨文卜辞中的意思相同,主要出现在祭祀活动所用的青铜礼器上,为举起承盘之类器皿之意;这一发现使得金文研究的多个相关项目均有所突破;极大推动了古文字的研究进展。

本次学术交流会上,还有多位专家学者作出精彩报告;总结了二十多年来人们对金文研究的发现与成果;揭秘这一古老文字,是我们了解和认识远古先民生活的重要手段;遥远的历史,正慢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参考资料:《再释"举"》《越王者旨带钩小考———兼说初吉与初干吉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