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眠眠冰室】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01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写下一副自题联来勉励自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前句说的是诸葛亮,他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又是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的军事家,是众所周知的著名历史人物。那么后句中的吕端又有着怎样的典故,可以让李贽在联中将他与诸葛亮并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端字易直,河北廊坊人,是北宋的人物。他历经宋太祖,宋太宗和宋真宗三个朝代,是北宋初年的宰相。

吕端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吕衮五代时期在后梁任过沧州节度判官。当时后梁的军阀刘守光与父兄争夺江山,在攻打沧州时遭到守将吕衮等人的顽强抵抗。城破后,吕衮及其全家被刘守光残忍杀害,只剩年仅15岁的儿子吕琦,在临刑前被吕衮的朋友赵玉救下。

吕琦隐姓埋名流落到山西,长大后成为相貌俊美的一表人才。他投在太原晋王李存勖的府中。后唐建立后,吕琦被唐庄宗李存勖任命为军事判官,步入仕途。后来先后任过殿中侍御史、知制诰、给事中、端明殿学士等职。吕琦性格仁厚宽容,为官正直,颇有好名声。

到了后晋时期,吕琦也得到了重用,官至兵部侍郎。就在皇帝打算让他担任宰相时,吕琦却突发疾病去世了。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吕胤和次子吕端。

吕胤在后晋时期因父辈的官爵而进入仕途。这种所谓恩荫的制度在唐宋时期很盛行,就是对高官的子孙特许授予官职,成为与科举﹑进纳﹑军功并列的入仕途径。

后周时,吕胤成为节度使赵匡胤的幕僚。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皇帝,建立了宋朝。作为赵匡胤的心腹,吕胤因为佐命有功,先后任职过开封府知府,户部侍郎,后来担任过宋朝的副宰相。

宋朝灭亡后蜀国时,吕胤曾去成都兼任知府。当时后蜀刚亡,以统帅王全斌为首的宋军将领在成都纵兵掳掠,屡屡干下抢夺民家子女、玉帛财物等违法之事。吕胤果断出手将违法军士逮捕斩杀,震慑罪犯,平定民心,恢复了当地社会秩序。

吕胤品质高尚,忠于职守,从不因为与宋太祖的关系密切而争权夺利,受到朝野推崇。

02

吕端出生在这样的正直、温厚的官宦家庭,自幼受到耳濡目染,一直好学上进。少年时,也以其父亲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也就是一种禁卫武官。后周时任至著作佐郎、直史馆。

北宋建立后,吕端起初任过太常丞、浚仪知县,定州通判。后来出任成都知府。他与其父兄一样为政清廉俭约,造福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开了北宋皇位传给弟弟的先例。他随后封自己的四弟赵廷美为齐王,任都城开封府尹这个通常是王储担任的要职,做出将来也会如赵匡胤那样传位给弟弟的姿态。

另一方面,他又封自己的长子赵元佐为卫王,任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中书省办公,居住到东宫,分明才是实际培养的接班人。吕端被赵光义派往开封府,在赵廷美属下担任判官。

3年后,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五代十国最后的国家北汉。授命赵廷美留守开封。其实是在试探赵廷美。

吕端赶紧劝说赵廷美:主上栉风沐雨征伐不义,你是近亲且有贤名之位,应当率先跟随护卫,不应该主持留守京城的事务。赵廷美经吕端提醒恍然大悟,于是向赵光义恳请随行,随即得到了批准。

赵光义其实始终担心赵廷美继承皇位。982年,诬陷他密谋造反,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贬为西京洛阳留守,后来又被罢去所有官职,贬为涪陵县公。过了两年,赵廷美便忧愤成疾而死。

赵元佐深知四叔实乃父皇迫害,曾经出面为赵廷美申辩,后来竟至生病发疯了。于是,赵光义任命次子赵元僖继任开封府尹,吕端再次被赵光义派往开封府担任判官。

谁知过了几年,年仅27岁的赵元僖又暴病身亡。赵光义悲痛欲绝,迁怒于赵元僖身边的佐吏,严惩失职之罪。他们纷纷被贬谪放逐。吕端也难逃厄运,被贬为卫尉少卿。

之前,吕端因为受属下官员违法买卖竹木案子的牵连,就曾被贬为商州司户参军。他两任开封府判官,两次受人牵连遭贬谪,可算是仕途不顺,倒霉透了。可是吕端却是个豁达开朗的人,他对并不为之沮丧。

03

不久吕端便复官,升枢密直学士。一个月后,出任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吕端为人宽厚讲义气,为官沉稳镇静有才干,得到人们赞许,也逐渐赢得了宋太宗的信赖。

一次吕端渡海出使高丽时遇上大风暴,船的桅杆都被风折断了。船上的人都非常害怕,只有吕端仍旧在专心读书,像在书房时一样。

当时的宰相赵普就曾称赞吕端说:我见吕公奏事,得到皇上嘉许,看不见他显出得意;受到挫抑也看不见他显出沮丧或恐惧。他喜怒不形于言色。真是做宰相的人才!

宋太宗早有任用吕端为宰相的想法,可是受到部分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吕端为人糊涂。赵光义却深知吕端的秉性,说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认定了吕端这个人选。

995四月,宰相吕蒙正改任参知政事,年已花甲的吕端升任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正式出任宰相。

之前朝中另一位性格刚直,才华出众的大臣寇准与吕端同时升任参知政事,吕端就曾请求让自己位居寇准之下。如今吕端见自己先升为宰相,就向宋太宗提出让寇准与自己“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也就是隔日轮流执掌相府,两人平起平坐的建议。

吕端善于为政,办事持重,深得朝野好评。他耿介磊落,顾全大局的品格也让宋太宗格外欣赏。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宋太宗下旨,公事必经吕端确认,才能上奏。此后,吕端得到更大的信任,成为名副其实的当朝宰相。

04

吕端每遇大事绝不糊涂,这一点赵光义没有看错。

当时宋太宗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两度北伐,均被辽军击败。西夏国首领李继迁趁火打劫,经常骚扰宋朝的西北边境,宋朝保安军在一次攻打西夏的战斗中,俘虏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想把她就地斩首示众,镇摄儆戒李继迁。

吕端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这样做不是上策。立即进宫上奏说:汉代刘邦和项羽交战时,项羽威胁说要烹煮刘邦的父亲,刘邦却说希望分给自己一杯羹。干大事业的人不会顾及自己的亲人,何况李继迁这种叛逆之人?如果不能抓住李继迁本人,杀了他的母亲只会结下更深的冤仇,更加坚定他的叛逆之心,对大宋没有任何益处。

宋太宗认为言之有理,便问怎样处置这件事为好。吕端回答说:可以仿效三国时曹操对徐庶母亲的做法,把李继迁的母亲软禁在延州(延安),好生招待她,以招降李继迁。这样或许不能让他马上投降,却可以牵制他的心,因为他会惦记自己母亲的生死。

宋太宗于是下令按吕端的建议安置李继迁的母亲,派专人侍奉,直到她病死。后来李继迁果然收敛了很多。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李德明按照他的遗言,向宋朝纳贡请和。这件事吕端功不可没。

在拥立宋真宗继位的重大问题上,吕端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宋太宗去世前两年,安排后事,立赵恒为太子,并让吕端负责太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居。

997年宋太宗病危时,曾经帮助赵光义夺位的大宦官王继恩又想故伎重演。他说动李皇后,并暗中串通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等人,想废掉宋太宗立的太子赵恒,谋立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为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太宗死后,李皇后派王继恩召见宰相吕端。吕端知道有变,于是将王继恩锁在阁内,并且派人看守不许他出去。

吕端从中书省进入宫中,向李皇后提出,立赵恒为太子是太宗生前的意愿,不应更改。在他的坚持下,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赵恒登基后,垂帘引见群臣。吕端担心宦官们以楚王赵元佐来冒充赵恒,他要求侍臣卷起帘子,上殿查看无误后才下殿,率领群臣下拜高呼万岁。宋朝皇位在宰相吕端主持下首次得以正常继承,避免了一场宫廷之乱。

事后,吕端对于拥立赵元佐的一帮人的处理十分稳健而策略。宦官王继恩等人受到罢贬等严厉的处分,而对李皇后却表示出尊重,避免触及皇室的矛盾。宋真宗继位后,对吕端格外恭敬,在商讨国家大事时十分尊重他的意见。

05

吕端为人宽宏大量,也是一位“肚里能撑船”的宰相。

传说吕端当宰相的时候,曾遭陷害被罢官还乡为民。吕端二话不说就带着书童离开京城上路回家乡了。

数日后回到家门口时,见家中正在设宴大办喜事,原来是家族有人结婚。当时有不少当地官吏和豪绅前来道贺。这些人见宰相回来,纷纷大礼参拜,送上厚礼。

吕端只好当众申明,自己已被革职还乡。不料一些势利的官吏豪绅们听了脸色突变,有的甚至拿起礼品拂袖而去。

正在此时,村外传来了马蹄声,皇上派御史来给吕端下旨:回朝复任宰相。刚才散去的那些人,听说吕端又官复原职了,个个面红耳赤,难堪无比,硬着头皮重新回到吕府送礼贺喜。吕端对于这些人的势利行为并不计较,泰然处之。

吕端在宰相位置上任职数年,办事持重稳当,公道而廉洁,名声远扬朝野,成为北宋一代名相。

“吕端大事不糊涂”也就成了后人比喻办事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的名言。

=THE END=

本文作者:眠眠,旅加华人,

《男人装》杂志专栏作者,

知乎历史科技类达人,豆瓣签约作者

著有新书《人类学+:科学的B面》,《破产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