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说深圳没有“深圳人”?但是这座2000平方公里的城市,现在有着近1500万的常住人口,人口密度是北京的4.5倍、上海的1倍,广州的3倍。[1]

40年前,深圳还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渔村,仅拥有30万的常住人口。

1980年,深圳特区成立,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小渔村自此开始自己的逆袭之路。深圳常住人口逐年增加,并于2010年破一千万大关。据深圳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343.88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才吸引力全国第一 平均薪资全国第三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

相较于全国其他城市,深圳抢到了几乎全中国最多的“聪明人”。据深圳市人社局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深圳新引进人才约为75万人。 仅在2019年1年时间内,就实现了约30万人才的引进,领跑全国。

(图说:2019年人才净流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深圳排名第一,杭州领先北上广,位居第二。)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深漂”,由于距离较近,其中约有24.73%的人来自广州;其次是北京,占14.92%;排名第三、第四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和东莞。[2]

(数据来源:《2018年深圳中高端人才及深漂大数据报告》)

为了理想与追求,“深漂们”渗透在各行各业,其中互联网、金融、电子通信最为热门。报告显示,在流入深圳的人才中,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最多,占比为25.63%;其次是金融行业,人才占比13.28%;排名第三的是电子通信行业,占比10.4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薪资收入方面,深圳也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国平均年薪排名最高的Top20城市中,深圳位于第三,平均年薪为23.60万元,比排在前两位的北京、上海分别低了6800元、500元。

而金融、房地产、电子通信成为年薪最高的多金行业,分别为27.46万、25.87万、24.24万。

大专以上学历即可落户 奖励补贴高至600万

作为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深圳推出了前所未有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来到这个“小渔村”。相较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十分苛刻的外来人口落户条件,深圳几乎做到了“来了就是深圳人”。

随着深圳落户政策逐年放宽,至2017年,深圳将落户门槛放宽至35岁以下专科学历人才。而且针对应届毕业生留深、在职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博士后入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等4种人才的落户实行“秒批”政策,零到场、零纸质材料、零排队。[3]

同时新深圳人还能享受住房与生活补贴: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对新引进的杰出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后备级人才分别给予600万、300万、200万、160万的奖励。

除此之外,深圳也盯紧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于2011年推出了“孔雀计划”,引进人才可享受160万至300万元的奖励补贴,对于引进的世界一流团队给予最高8000万元的专项资助。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深圳累计确认“孔雀计划”人才3264人。[4]

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之时,全市只有两名技术员。截至目前,深圳科技大军人数超过200万,全市高层次人才总数超过1.6万人,留学回国人数超过14万人,全职院士46人。

据调查显示,职场人选择去深圳主要有三大原因:吸引人才政策力度大,对外地人友好(41.48%);空气好,环境好,生态好(31.11%);民营经济活跃,就业、创业机会多(27.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拥有华为、腾讯、大疆、中兴、比亚迪、平安等众多知名企业,民营经济空前活跃,这意味着巨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就业机会,成为深圳吸引人才的一大亮点。

截至2020年6月,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8家,超过上海的307家,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5]

人才引进与培养兼顾 高等教育跑出“深圳速度”

创办高校、科研机构、人才研修院……深圳不仅在引进人才,更在培养人才。

1983年,深圳创办特区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从决定筹办到开学上课,仅用了8个月时间。

201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南科大,明确赋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

2014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开启了深港合作办学的新篇章。

2017年9月,首所中俄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并迎来首批新生。

从创建深圳大学,到引进一流名校进驻深圳办研究生教育,再到近年来积极推进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共建深圳校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从未放弃探索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6]

在兴办高校的同时,以高校为依托的科研机构亦发展迅猛。2018年1月,依托北大、清华两大名校研究生院的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深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截至2019年底,深圳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累计达到2260家,覆盖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

此外,2016年10月,深圳市人才研修院在风景优美的麒麟山疗养院正式挂牌成立。专为人才设立研修院,这在全国尚属首创。负责人表示,“人才研修院就是要通过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为人才提供研修、培训、交流等服务,营造一个更加尊才爱才重才的人才环境”。3年多来,人才研修院共举办研修活动363场,创业培训沙龙13场,高层次人才约10606人次参加。[7]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经济活跃的重要动力。

正如深圳说的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经历了40年的改革创新、投入引进,不断有人融入,他们不仅带着最新的知识与技术,更是带着热血与决心。虽然很多人都操着不同的口音,有着不同的风俗,但每个人都是深圳人。

参考资料:

[1]深圳人口密度超上海,是广州的3倍,北京的4倍,全国的40倍. 深圳商业地产资讯

[2]2018年深圳中高端人才及深漂大数据报告.猎聘网

[3]深圳4种人才引进业务实现“秒批”.新华网

[4]深圳“孔雀计划”进入第九年:累计确认人才已超3000人.澎湃新闻

[5]深圳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二.深圳发布

[6]快快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特区报

[7]因才而兴!这就是深圳的第一资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