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现在愈发地感到,投入到孩子教育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如果家有两个学生(哪怕是小学生或幼儿园),各种开销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几乎难以承受。

按理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已经实行“两免一补”了,而且国家对教育乱收费,每年都要督促严查,家长的负担应该减轻才对呀,可为什么家长花在孩子上学的钱反而越来越多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得不说现在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产业化的倾向。

教育产业化是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之间的矛盾的产物。教育经费拨付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种种矛盾和需求都促使了教育产业化的兴起:引进了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各种民办私立学校和辅导机构纷纷成立。

本来有了他们的参与,家长有了更多的选择学校的余地,后进的学生也有了更多的辅导和进步的机会,这该是一件好事呀。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资本是逐利的,他们投入到教育上的每一分钱都要有明确的回报。就像一条不安分的鲇鱼,教育和“钱”的联系开始紧密了起来。

私立学校开始利用资本的优势挖来优秀教师,掐尖招生,快速打造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生源,让区域内的公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大量流失。当私立学校做大做强之时,也是学费开始疯涨的时候,大批学生成了他们收割的韭菜,不得不为上学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辅导机构呢,开始大力宣传课外辅导的重要作用,反复向家长输入焦虑情绪,不补课就要落后,就要被赶超。最后的结果成了差生要补,优等生也需要补,上补习班成了常态化。家长不得不为此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辅导机构自然赚得锅满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们的影响下,人们发现学生的钱最好挣,蕴含着无限商机,各方都开始把目标瞄准学生,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很多学校的领导开始用教育产业化的思维来经营学校,用办企业的方法办学,追求利润求发展。为了校园建得更漂亮、设施更先进,当上级拨付教育经费不足时,学生就成了最大的资金来源,“赞助费”、“转学费”等各种收费名目屡禁不止。有的学校把后勤包给社会上的公司,说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让学生吃得更好,结果却是学校伙食越来越贵。还有的把学生宿舍外包,也是乱象频现,天价学生宿舍都出来了,好好的学校充满了铜臭味。

教育越来越成了知识与金钱的交换游戏,家长也不得不为此支付越来越多的账单。

教育产业化让学校成了工厂,学生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漠视教育的内部规律,已经对教育造成了“器质性内伤”,长此下去将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破坏教育公平,穷人的孩子更加上不起学,辍学的会更多;有钱有权的人享受的教育会更好,更加拉大与穷人家孩子的差距;老师们会想着从学生身上挣外块,推销各种辅导书,忙着各种辅导班,败坏学校的教学风气;各种教育资源分布更加不均衡,导致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下降。

这些现象真的该引起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了。早在1999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世界教育大会上就提出“市场规律和竞争法则不适用于教育”。教育产业化只会增加人民的负担,让教育走向歧途。

教育是公益事业,是国民增长智慧、国家实现富强的基础 。教育培养的是有灵魂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非各种机器一样的“人才”。教育的产业化只会导致教育的功利化,是缺乏灵魂的教育。

享受好的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权利,教育不应该成为一个家庭的沉重负担,学校也不能以学生作为赚钱的对象。改变这种教育产业化的倾向吧,因为没有哪个国家会把学生当作商品和财源来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