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河街及下河街,其地理位置很容易描述:孔迩街与大东街之间,为当年南充的下河街;大东街与小东街之间,则为中河街。可上河街呢?就算翻遍南充地图,恐怕也无法找到这样的一处地名。原来,这三丰街就是上河街,因街之北面旧有“三丰楼”,故又被唤作“三丰街”。其具体位置,则在模范街和小东街之间。

前些年,这河街之上,有江坝村一谢姓农民常年摆摊,摊棚大约在中渡口附近。其担担凉面,从磨粉搅拌,到调料配味,均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据老一辈讲,清末年间,嘉陵江畔的沙丘之上,原本是有两家凉粉。大棚姓薛,人称“薛凉粉”;而其小棚,是谢天禄创的“谢凉粉”。当年薛家,经营冷吃的旋子凉粉;谢天禄家,则经营热食的片子凉粉。后来,双方结亲,绝技合流后,就将“谢凉粉”统一成了共享的招牌。

河街上,还有“顺庆卤鸭子”叫卖。民国三十年,老君乡乡民任代兴,就已开始在中渡口的六合春酒店叫卖其产品,因火候把握和配方独特,过往客商争相光顾。1962年,朱德、贺龙、罗瑞卿等到南充视察,品尝之后亦赞不口绝。

南充河街,还有一处也值得一提,即专事水运和造船、修船的火炬社,地理位置在下河街一带。火炬社职工,都是来自在富顺邓关的贫苦船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响应号召参加川中石油会战,从此,便留在本地,于嘉陵江沿线,运送煤炭及粮食等物资。火炬社的员工们,还带来了家属,其生活习惯,如吃鳝鱼、泥鳅、青蛙、田螺等,以及他们的乡土口音,为下半城的老百姓们,也带来一种别有情趣的川南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