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有关于汉字的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意义非凡的文化,自古以来,汉字的演变形式都不是一趋而就,是无数次演变过后成为我们每天使用到的工具,汉字的继承更是蕴含了祖先在里面的精神信仰及大仁大智,智慧无穷。而到了现代,为了能够更加方便使用汉字,也是费尽了周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在1915年时杂志《新青年》的诞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为代表号召新文化运动,打响了新思想的第一枪,中国两千多年来其封建礼教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打击之下,人民们的思想也逐渐变得更加开放,其中一场关于废除文言文、推崇白话文的运动,已经在当时的中国展开了第一个章节。

近代以及以前,中国汉字中,本来是不区分男、女和第三人称的单数代词,皆是以“之”字形容表现出来,几千年来,无一人对吃提出质疑。

而当国外文学巨著传入中国之后,却一时间出现了好几个问题,首先是英文“he”指的是男他,英文“she”却被翻译为“他女”、“那女的”,整篇文章下来到处都是这几个字,不管是看还是读,都十分拗口。

在当时,北大任教的著名语言学家刘半农则提出了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来解决掉这个代称问题,不过却遭骂声一片,特别是一些封建保守派,更是对教授的举措反感至极。甚至还有不少女子觉得,这是在严重划分男女之间的地位,认为刘半农这是在“重男轻女”,不少人都表示保留反对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20年初,一篇名为《这是刘半农的错》的文章在上海的《新人》杂志刊登,文中表示刘半农实在大可不必,创造“她”字,文中表示,中国汉字第一、二人称的“我”“汝”等字,也没有绝对的男女有别,且“她”、“他”二字,却只能够在看书时加以区分,在读音上区分度不高,实用性不大。

在此不久之后,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的一篇文章更是坚决支持刘半农的创造,一时间弄得众说纷纭。同年9月4日刘半农直接在一首名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白话诗写到:“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液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该诗词在1926年则被赵元任谱成曲,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颂,刘半农在该诗词中一则改变了传统中“他”和“她”不分的状态,二则更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虽然当时还有反对派对其反驳,但慢慢地,人们开始接受了“她”字的存在,而在刘半农被骂了3年之后,“她”字也融入到了中国汉字的一员。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