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7日,日本海军元老铃木贯太郎上台,接受裕仁天皇的任命,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铃木贯太郎是日本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一直以来都反对战争。他的上台,说明日本高层已经接受了失败的结局,准备结束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月后,德国正式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全世界范围内,就只剩下日本在顽抗。很显然,日本败局已定,战争结束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结束战争的方式并不是投降,尤其是盟军提出的无条件投降。所以,日本军方还在努力的顽抗,希望通过战争手段来获取谈判桌上的筹码,让日本能够体面地结束战争。

当时日本最为担心的对手就是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正是由于他们的强大攻势,才让自己败退得如此之快。为了能够达到有条件结束战争的目的,日军做出了和美军死磕的战略选择,希望通过给美军造成巨大的杀伤,使得爱惜士兵生命的美国政府在谈判桌上让步,答应日本的投降条件。

在这样一个战略目标下,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收尾阶段,遭到了日军最为顽强的抵抗。

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争夺战中,日军主动放弃滩头,诱敌深入,和美军肉搏消耗。还采取了惨无人道的同归于尽的“神风攻击”。甚至于还鼓吹起了“一亿人玉碎”这样疯狂的举动。

当然,这种拼命式打法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美军的伤亡数字因此直线上升。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都让美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这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战争继续下去的代价,而最终得出的结果让他们难以接受。

当时美军认为,如果登陆日本本土,还将会有一百万美国士兵付出生命。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如果不是登岛伤亡太大,美国也不会把刚出炉的原子弹全部用在日本身上,毕竟那可是杀手锏,藏得越深越好。

从太平洋战争后期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战场主动权,可以在装备、人数以及后勤等各方面对日军做到全面压制,可以说是胜券在握。但是,战斗过程并不轻松,困兽犹斗的日军显得尤其疯狂,完全就是拼命般的打法,不求胜负,只求给予美军更大的杀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靠大量杀伤来寄希望对方,不为己甚见好就收的策略。和豪猪对敌是一个道理,你老虎铁了心要吃我,我是没办法,但肯定也会被我扎成筛子,你自己掂量掂量是不是划算,最后退让的反而是老虎。

不妨给大家举个例子,前两年梅尔吉布森导演的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有这么一个桥段:美军登岛进攻日军时,需要通过一张绳网,爬上悬崖。当时许多人都觉得这有点不符合实际,因为日军完全可以在悬崖边上阻击,不让美军爬上来。但是日军却对绳网无动于衷,放任美军爬上高地,然后再和他们战斗。仿佛是在进行贵族之间的公平决斗一般。

但事实上,这一段并不是编剧虚构,而是二战期间发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真实事件,当时美军就是通过绳索攻上了钢锯岭,而悬崖并没有日军防守。

日军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抱着一个杀伤力最大化的目的。因为当时日军已经很清楚,自己最终肯定是要战败的,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打算能守住阵地,如何能给美军带来更大的伤亡,才是其战斗的目标。

如果日军在悬崖设阵地阻击,自然可以干扰美军的攀爬,但是同样将自己暴露在了美军的火力射程范围内,容易遭到美军的定点清除。而在自己身处孤岛,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这种伤亡是没有意义的。

看过黑泽明的《七武士》的大概都会记得武士防守强盗的策略:留一个杀敌的口子。领头的武士说,最好的守城方法不是全面防守,是故意留一个缺口等着敌人。

所以日军选择放弃悬崖阻击,让美军登上钢锯岭,远离火力支援范围。而日军这边则可以凭借事先建好的工事暗堡,和美军对拼。美军攻上来时,远程炮火肯定无法袭击,美军的重型武器也无法携带上来,双方只能进行短距离的轻武器血战。而在此情况下,日军凭借提前构筑好的防御工事,还占据了火力上的优势。

这和日军在硫磺岛战役中,主动放弃滩头阵地,利用山体工事和美军打坑道战是一个道理。避其锋芒,将自身优势最大化,从而给予对手更大的杀伤。

就是本着这样一个想法,日军反而没有了包袱,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上,和美军死磕。虽然基本上每次都是以日军失败,岛屿被夺而告终,但是美军也被扒下来一层皮。

就以钢锯岭所在的冲绳岛战役为例,美军虽然最终拿下了冲绳岛,但是付出伤亡却是惨重的。整场战役下来,美军伤亡超过8万人,其中阵亡人数约为2.6万,其中包括了当时登岛的陆军的总指挥,陆军第十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此外美军还损失了数百艘军舰以及上千架战机。这个数据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最大伤亡,美军也因此没有在战后举办胜利庆祝活动。

而这直接改变了美军对于后续进入日本本土作战的战略计划,要知道,那时已经是快到1945年的年中,打到中间的时候,欧洲的德国都已经无条件投降了,这可是美军在二战牺牲的最高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日军败局已定,美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是,仍然打得如此艰难,由此可见,攻上本土之后,将会面临怎样的抵抗。

事实上,冲绳岛战役基本就是盟军登陆日本作战的一次作战预演。因为处在琉球群岛的冲绳岛,算是日本的门户。在其本土防御中的重要的战略位置,被誉为日本的“国门”,日军对这里极其看重,派有重兵驻守。

而对于美军来说,冲绳岛是进入日本的最佳跳板。如果拿下冲绳岛,美军就可以建立机场,其轰炸直径直接到日本岛上。对于美军来说,冲绳岛必须要拿下。再加上当时二战也快进入尾声。所以,无论从时间还是地理角度而言,登陆冲绳岛,其实就相当于是在登陆日本。

美军完全可以通过冲绳岛战役,来对后续的本土作战做出评估。而冲绳岛战役打完后,那触目心惊的伤亡数字,自然也影响了评估结果。在日本,有着的日本军民,有着更大更复杂的战场,有着他们疯狂崇拜的天皇。这些,都将会给美军的作战带来很大的难度。

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估计,如果美军按照原计划登陆日本,遭到日军的抵抗,将会付出至少一百万人伤亡代价。而在一百万美国大兵的生命和原子弹之间,美国自然会选择前者。这个选择题,谁都应该会做。

事实上,早在原子弹之前,美国就用过许多非战争手段来瓦解日本的抵抗意志。比如从1945年3月开始,美军便用水雷和潜艇对日本所有港口进行封锁,将日本变成了一座孤岛。当时有专业人士警告日本军方,如果战争再继续一年,会有700万日本人会饿死。此外,美军在战争后期,对日本进行了大量的无差别轰炸,许多城市都化成废墟,百姓流离失所。

但是,这些手段显然都没有原子弹来得直接和猛烈,那不光光是将两座城市夷为平地,化为焦土,更是摧毁了日方最后的心理防线。

所以,我们看到之前在饥饿与空袭中挣扎了那么久的日本,在原子弹轰炸仅仅几天后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显然是已经被吓破了胆。说来也是憋屈,坚持了这么久,还挨了两颗原子弹,最终的结果却还是无条件投降。

不过说到底,这不都是日方自己作死,如果之前老老实实的无条件投降,也不用挨那两颗原子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