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GA-我永远喜欢北白川玉子

百度百科搜索结果:超模一般指超级名模。

言归正传,“模”的概念最早应该是见于炉石传说这款游戏。发帖前我去百度检索了一下关键词,发现各大论坛中出现“超模”字眼的游戏没有早于炉石传说的,我就当这个词是我们炉石玩家造出来的了。那么,作为炉石玩家,我为大家解释一下如何定义“模”,以及什么是“超模”。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炉石传说的卡牌体系,各位可以自行思考如何将这个体系套用到当中。

下面是一张炉石传说随从牌的面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上角数字1代表其消耗费用,左下角数字2代表其攻击力,右下角数字1代表其生命值。打出这张随从牌,你消耗了1费用、得到一个2攻1血的随从。

炉石传说的随从牌大致都如此,随着游戏版本迭代,大部分新随从会产生强力的特殊效果,本篇不予讨论。

接下来,本篇将着重论述何为炉石中的“模”。

由于游戏早期卡牌较少、随从牌功能性较低,玩家更看重打出一张随从牌后、即时获得的场面效益——即早期评价一张随从牌的强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打出时召唤的随从强度。

结合当时较平衡的大环境,这就定义了所谓的“模”——在某个具体费用下,玩家打出一张随从牌期望获得的场面效益。

举个例子:

讨论到“超模”这个话题时,这张卡牌是无数玩家心中“模”的典范。消耗4费,召唤一个4攻5血的随从。可以说,这张牌定义了4费随从的“模”。

在游戏早期,这张牌是最强的几张4费随从牌之一。而两三个版本后,单卡强度逐渐提升,这张牌逐渐失去了强度上的竞争力,但他成了一个标杆——比他强的才能进入主流卡组,和他同一水准甚至比他弱的注定难登大雅之堂。这样的一个标杆性的“中等偏上”的存在,是大环境定义下的,炉石传说4费随从的“模”。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质疑,这些概念是玩家的捏造,不能代表设计师的“模”理念。

而事实上,设计师对于炉石传说的“模”是有明确概念的,举例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这两只同期推出的随从。2费2攻3血,2费3攻2血,观察同费用下二者的攻血值。

这就是炉石传说的设计师对“模”做出的诠释:打出一只消耗X费的随从,期望获得的攻血和为2X+1。这个结论是由最早期的一批随从牌得出的,并以此定义为“模”。设计师在后续推出新牌不方便直接颠覆原来的“模”体系。例如与上面的卡牌“冰风雪人”相比,直接推出一张4费5攻5血无负面效果的牌,则是“模”的崩坏(炉石至今都没有一张无触发条件、无负面效果的4费5攻5血随从)。为了保证原有“模”的效力,设计师往往会选择推出一张与原有“模”相似,并额外具有某些特殊效果的牌,这是对“模”体系的巩固——有了“模型”,就必定会有“超出模型”的存在。以“模”为设计的强度基准,进行后续设计。

举例如下:

与上面的卡牌“淡水鳄”相比,这张牌拥有完全相同的面板,以及一个额外的正面效果。这是一张基于“模”设计的强力卡牌:在符合“模”(2费2攻3血)的标准上,再给卡牌一个正面效果。如果这个正面效果足够强力或足够契合某个体系,那么这张牌就有了出场空间。

当然,上述仅是针对炉石随从牌的“模”的讨论。炉石传说的“模”概念很复杂,仅随从中的“模”就还涉及到卡牌数、职业牌等概念,我力图用非炉石玩家听得懂的话解释,就不多展开了。

接着说说为什么我认为炉石的“模”概念无法套用到中:

首先,炉石与方舟两款游戏卡池体量完全不同:炉石迄今推出上千张卡牌,一张随从牌的数据少得可怜——仅费攻血三项,在大量卡牌样本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一个较中肯的“模”;而方舟仅百余名干员,每名干员的数据复杂——除了费攻防血抗,还有攻击距离、阻挡数、攻速等,不能像炉石那样拿两张具有代表性的卡就能构建令全服玩家认可的“模”。

其次,炉石与方舟单卡数据体量完全不同:炉石单张随从牌的特性有4点——攻击力,生命值,消耗费用,特殊效果,其中费攻血是完全可以量化的,且结果大多是10以内的整数;方舟一名干员的数据则很复杂——除去数值成百上千的几项基础属性不谈,还有阻挡数、攻击距离等不可量化的因素,不能像炉石那样简单的通过单卡比较看出一个“模”。

最后,消耗费用的因素:炉石基本讲究一分钱一分货,打出几费的牌产生几费的效果;方舟的费用与费用不能直接比较,1小火龙(34费)=8.5砾(4费)的公式着实荒谬。

综上,我认为在方舟中不存在所谓的“超模”,因为方舟这个游戏根本难以定义所谓的“模”。如果一定要说“超模”的话,建议抛开其本义去看这个词,单纯将其理解为“强度过高”,这样也有便于大家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