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里桥附近的马路装修队边打牌边等客。记者 李渊 摄

本报记者 刘达 李渊

夏季,老宅子进入“筑漏季”,古城区的人们习惯在马路边找个揽活的泥瓦匠,不仅方便,还价格便宜。但是,这些“马路装修队”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却给城市形象造成了影响。近日,执法部门对姑苏区安里桥一带的“马路装修队”进行了集中整治。

一方面是古城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面对这一矛盾,存在多年的“马路装修队”究竟该何去何从?不再“打游击”后,他们是否还有更好的出路?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马路装修队扎堆路边揽客

最高峰能有百十人聚集

安里桥附近的“马路装修队”已经存在三十多年。在古城区,不少居民家里有简单的维修需求,都会跑一趟安里桥。

昨日,记者来到安里桥,几位中年男子围坐在附近小游园的树荫下打扑克,其中一位男子的马甲上印着“木工、瓦工、家装、油漆、水电”等字样,而这群男子的旁边停靠着数辆电动车,这些电动车都订做了较大的方形工具箱顶在车尾,箱子上同样印刷着“泥瓦工”的字样。这些信息都告诉着过往市民“要装修,找他们”。

穿着马甲的男子与记者搭话,“前段时间整治过了,现在这边的工人少了很多,以前最多的时候能有百十号人。”

现场,不少装修工人对整治很不理解,“我们在这里做点生意,既能赚钱,又能帮人做装修,为什么要整治?”对此,姑苏区双塔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中队长余润表示,马路装修队是市场自发形成的,确实能帮助居民做装修,但是随着城市发展,这样的形式已经不合时宜了,装修“工人揽活时沿街而坐,既不雅观,也带来交通安全隐患。”近来,执法大队对该区域进行多次整治,劝阻违规停放电动车、没收违规使用的广告牌。

零星装修市场需求较大

供需双方都有顾虑

来自河南的装修工人黄本伟是这支“马路装修队”的一员,他来苏州已经三四十年了,一开始在工地干活,后来加入了安里桥的“马路装修队”,至今做了二十多年。“要装修的人多会来这里找装修工人,做这行的人也都知道这里有活儿干,所以大伙儿都不愿意走。”黄本伟说,安里桥这里的装修市场几乎已经成了一个民间品牌。

采访间,住在十全街的王阿姨找到一位师傅,询问水龙头的维修事宜。这位阿姨告诉记者,她家是老房子,需要做一点小维修就会径直奔这儿,“我们都知道这边有木匠、瓦匠,家里有小毛小病要修,全是往这边跑。”住在横街的周先生每天从这里经过,对于这支马路装修队,也习以为常。他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大量农民、外来务工人员聚集这里做泥瓦匠。“他们报价要比装修公司便宜很多,因此,马路装修队渐渐成为老城区市民的主要选择。”周先生说。

选择“马路装修队”虽然方便,但事实上双方都会有些顾虑。“这里的装修工人都没有营业执照和专业资质,我们也怕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王阿姨说。另一方面,装修工人以这种方式揽活,也存在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一旦在工作中发生意外受伤,由于没有正规劳务合同,我们只能自己承担后果。”黄本伟说,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其实,我们也希望能有一个既方便又能保障双方权益的正规平台。”黄本伟告诉记者,他们也想让这个简易的“路边市场”规范起来。

探索开辟专门劳务平台

让马路装修队成为“正规军”

面对居民的装修需求和顾虑,还有“马路装修队”积累多年的“烦恼”,双塔街道联合多部门,从解决流动装修工人的职业资质入手,探索解决办法。

前不久,双塔街道人社所联合第三联动工作站主动对接,为“马路装修队”里的吴师傅和他的三位工人联系了培训学校,可以免费培训技能获得执业资质。更让吴师傅惊喜的是,在取得相关资质后,他可以通过街道搭建的就业平台,经街道推荐进入辖区内的正规企业工作。

同时,为了让“路边市场”变得更加规范,双塔街道人社所正在探索开设一个专门的劳务平台。流动装修工人可以将自己的基本情况在这个平台上登记,在平台对工人的专业资质等方面进行审核后,他们就可以在平台上自主“揽活”。而另一方面,有装修需求的雇主在平台上“下单”前需提供相关信用证明,在工程结束后可以对工人给予评价。“劳务平台还会引入退出机制,装修工人或居民如果长期获差评,将不能再使用这个平台。”双塔街道人社所所长范君表示,这个劳务平台在解决居民和流动装修工人需求的同时,通过双方的信用来保证平台长期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