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 Gogh,1853.3.30~1890.7.29.),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大变,他的画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1888年后,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大家普遍认为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新出的梵高传认为是被误杀),年仅37岁。

梵高说:“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本期,我们将通过梵高“黑暗”与“明亮”两个时期的肖像画,向您展示梵高是如何用画笔刻画他身边的人,一起来领略这位非凡画家传奇的艺术魅力吧~

Part1.“黑暗时期”的肖像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期他画的人物的眼睛特别地大,是否有中国人所说的“得意忘形”呢?对我来说,这些肖像的确是向对我说话的!!

接下来是黑暗时期的一些场景人物,这些场景或许更容易让我们看见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梵高笔下的人物其实都很平凡,甚至很贫穷,不堪,但是梵高不管,他能看出他们“涛涛的一生”,因为他看到他们诚实地工作,自食其力。当然可以想见画这样的人群肯定不能帮助他卖画啦!

《吃马铃薯的人》(荷兰文:De Aardappeleters,英文:The Potato Eaters)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1885年4月创作的油画。

是画家自认为其最好的作品。 在这幅画里,梵高用粗陋的模特来显示真正的平民。画家自己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 - 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有时候技法上没有那么厉害是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将全部的精力放到精神上的表现呢?后期梵高的绘画因为受到印象派的影响,画风变得明亮。但是他所刻画的人群还是不怎么改变,还是他最关心的贫穷的人,有困难的群众!

Part2.“明亮时期”的肖像画

以下是场景人物,画家不变的关切是跟贫穷的人在一起。

以上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呢,这是梵高临摹米勒的素描后创作的一批油画。米勒看到贫穷的人的诚实劳作,也热爱这一切,并且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给后来人。梵高的世界观与米勒相契合。因此就出现了上面的这些作品。

梵高说:“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好极了,即使这是事实,我也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是冷静而不是热情,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如果从这些画中,如果你也发现了爱,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