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近年来随一些公众人物相关的报道更多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里,也终于得到一定重视,尤其是青少年的抑郁状态也因为一些社会事件的发生被更广泛关注,文章中提到“相比儿童期0.4%~2.5%的抑郁发病率,青春期的抑郁发病率高达8.3%,而有抑郁体验但未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所占比例也大幅增长。”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以往都是无忧无虑的代言人,怎么会抑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抑郁来自家庭内部压力滋养

“青少年在家庭环境中面临着多种压力。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如不合理解决,便可能给青少年造成压力,诱发担忧、失落和痛苦等抑郁体验。”

家庭中的压力来源具体可分为了家庭冲突、父母期望和家庭规范约束三种。

“研究发现,父母冲突通过引发青少年消极的认知评估和情绪不安全感,进而影响青少年的抑郁体验。亲子冲突也是青少年抑郁体验的显著预测源。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父母重视孝顺和学业成功的社会化。青少年为实现父母期望,获得优异成绩而给自己施加很大压力。当青少年无法实现父母期望时,可能会产生羞愧感、无望感和无价值感等抑郁体验。”

“研究表明,父母管教过严与儿童的抑郁体验密切相关。因此,严厉的家庭规范也可能因其对青少年的学习和交友等约束过多而造成压力,诱发失落、无助等抑郁体验。”

经过研究对比,“三种家庭压力中,家庭冲突对青少年抑郁体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父母期望”。

02

冗思,可谓抑郁的培养皿

该研究从山东某初中和某高中抽取了570名学生做问卷调查,考察家庭压力源对青少年抑郁体验的影响,特别是冗思作为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这里说的冗思是什么呢?

“那些无力应对家庭压力的青少年可能经常思考这些压力事件及其给整个家庭带来的消极后果。例如:他们可能在头脑中反复回放父母发生冲突的情境,担心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或者不断回想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情境,担心自己是否伤害了父母或者能否取得父母的原谅等。”

简单说,冗思,就是上述在头脑中反复回放的行为。“研究者把个体面对压力时所产生的被动的、自我关注的消极反应行为称为冗思。”

冗思有哪些不良后果?

“处于冗思中的个体持续关注消极刺激,反复思考事件的细节以及自身消极情绪的原因和后果,而不是积极解决问题。”而且“总体来看,冗思是家庭压力影响青少年抑郁体验的内部机制之一。”

03

青春期女性存在更多抑郁症状

而且,该研究发现,“女性普遍比男性存在更多的抑郁症状,这种性别差异在青春期更为明显。造成抑郁性别差异的因素很多,比如女性具有较强的人际定向,更重视人际关系的维持和改善,因而会面对较多人际压力,进而引发她们更多的抑郁体验。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对消极情绪产生独立冗思,这种性别差异在青春期依然存在。”

研究还发现,“就家庭压力的年级效应来看,初中生比高中生受到更多家庭规范的限制,这可能是父母对刚刚进人青春期以及新的校园环境下的儿童加强家庭约束的结果造成的。”

04

积极沟通,避免孩子沉迷冗思

最后,该研究给出了建议:“父母要理解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点(比如独立自主受到阻碍时容易引起逆反心理),从而有意识地避免与孩子发生冲突。亲子之间发生冲突之后,父母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修复亲子关系,防止孩子反复思考亲子冲突情境及其消极意义,从而减少他们的抑郁体验。父母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要合理,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帮助青少年设置合理的学习或其它目标,并积极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大多希望孩子能出色而顺利地活出精彩人生,我们也想提醒一下每一位读者,小树苗在适宜的土壤和气候里才能茁壮成长,别让自己的家以一种乱石嶙峋的状态去培育孩子,多么希望每个家庭都能精神富足,也衷心愿您拥有和风细雨的温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