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升学择校局按:鉴于前几天闹的沸沸扬扬的家长一中门口XX事件,部分家长认为南京一中在高考中没有取得其应该有的成绩,存在失职责任,家长与学校到底孰对孰错呢。近日,南京一中2021届高三工作组对外发布了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也算是对这一事件的回应,以及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全文的中心思想大概是:"来吧,我要开qiu了!"县中模式走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质教育”不敌“县中模式”

在江苏,高考就是一番内部搏杀!

来源:校长派(2018年7月24日)

精彩导读

南京的教育不突出并不在于南京本身弱,江苏省的最大特点是每个城市的实力都很强,省内小伙伴们的教育水平都很好。

高考是省内竞争,在人文荟萃的江苏,高考就是一番残酷的内部搏杀了!

01

县中模式

江苏的县中模式以南通最为有名,又多又好。

90年代中期,南通一个县有几十所初中,散落于各乡镇,几乎一个镇就有一所初中,而最好的高中是在县城(县级市),也就是县中。中考时,根据考试排名,收录全县前150名作为公费生(没有赞助费),然后是成绩次之的150名半公费生(稍许赞助费),最后是某条分数线之上但必须缴纳全额赞助费的300名学生。

除去县城一所非常好的初中占据了几乎一半名额,其他平均下来,一所初中也考不了一名县中的公费生,因此考取县中被认为是极高的荣耀。县中老师是整个县里各门学科的翘楚,底下哪所学校的老师出色,就被县中招过来,一拍即合,毫无障碍。

这种师资的集聚,与南京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因此,县中的好,首先是建立在绝对根据排名录取的最优秀生源与县城里最优秀的师资的集聚基础之上。这一点,南京教育根本做不到,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都无法做到县中模式的要素之集中。

本质上,县中就是一个县“举全县之力”打造的超级中学。

从人口上,南通的通州、启东、如东、海门等都是百万级人口,每一个县城就相当于南京教育资源最密集和常住人口最多的鼓楼区、秦淮区,相当于高淳、溧水两个区的总和,虽然纯粹的人口对比并不能说明完全的等量齐观,但南通县城的人口基数毕竟给教育尤其是高分段人数提供了强大支持。

从资源上,县中往往是整个县里气魄最为宏大、硬件最好的学校,记得第一次到县中就被震撼,数百亩的各色建筑,风格统一,现在想来应该是新古典主义的法式风格,如图书馆、行政楼、实验楼、教学楼,无不是华贵典雅,稳重大气,气质在建筑的冷静克制中优雅的散发出来。

县中生活的一个特点是寄宿,即便家在附近县城,往往也选择寄宿生活,因为节省了大量奔波时间。

冬天晨跑是意志的锤炼。在激昂的旋律中迅速起床,跑到操场,班主任和老师也都陪伴着,上千人整体划一地跑步,有莫名的仪式感。

02

县中学习

县中模式被普遍认为是半封闭半军事化,这也是实情。从早到晚的学习时间,含有夜自修,一个星期只休息半天,用来洗衣服、洗澡和稍事休息。一个月仅仅放一次假,也不过一天半时间。

1. 意志力

南京的孩子补课多,叫苦连天,而县中的孩子高强度学习,一声不吭,因为习惯了。对于县中的农村子弟,高考几乎是人生的唯一机会,承担着改变命运的重任。

尽管事实上,农村子弟勤奋刻苦,终其一生也不过与城里子弟坐在一张桌上喝咖啡,好整以暇地谈素质教育。但对于农村子弟是人生的进阶篇了,有希望、有未来、勤学习、肯吃苦,这是县中学子的整体心理状态。

2. 课外培训市场

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龄段的课外培训是常态。目前越来越严格的“均衡教育”政策倾向,南京校内仅提供基础教育,而把增值教育扔给了广大的培训市场。

而在县中,教育培训市场很小,几乎不存在。

县城村镇,根本不具备大城市的规模化市场需求,无法实现商业利益,从而达不到商业目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县中本身的学习就是从早到晚,没有课外学习的时间,也没有必要性。在南京,受限于教育政策,学生校内学习的强度和时间远不如县中。

这种现象的弊端在于,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被严重削弱。要想有好的成绩,功夫全在课外培训辅导——如前所述,县中模式下,校内就是一切,一切都在校内,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

3. 一体化效率

县中除了应试的时间与强度优势之外,还显得更有集权式效率。这简直是一定的。在大城市,教育=校内教育+校外教育。

而县中教育=校内教育,根本不存在什么“匹配效率”,没有比一直上课的老师更了解学生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县中老师

对于县中老师,一直心怀尊敬。县中模式,占据了学习时间、学习效率、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精挑细选的整体优势,一体化教育体系,这不是大城市骑墙的应试教育能比的。

县中老师的责任心,令人感动。我所遇到的老师,几乎一整天都在学校。我猜测,作为教师,他们的成就感全部建立在学生的录取率、高分段、一本率和二本率上。

这也不是教育,纯粹是面向应试的一整套系统。甚至给人一种“穷凶极恶”之感,内在的要求每个学生把学习目标分解到每一分钟,从而让每一分钟都具备学习的效率与意义。

在个体上,老师能做到因材施教去对待学生,但这是出于效果的考量,而非人性化的理念。为学习而学习,而不是带着探究的性质,很容易倦怠,失去价值感。所以说,某种意义上,县中模式容易出理工科的匠工和技工,但很难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公民。

狮子也会跳火圈,但这是训练而不是教育的结果。

04

南京教育

记得2000年初,南京媒体就炮声隆隆,如下批判:

南京高考成绩,江苏垫底;

县中碾压南京,状元数、高分段人数,全是苏北、苏州等,没多少南京影子;

一本率、二本率,远远落后兄弟城市,考生家长齐黯然;

素质教育是遮羞布。素质教育不是不管教育,学校借素质教育推卸自身责任,老师借素质教育之名行课外培训之实;

南京的学生娇生惯养,酥软了骨头,吃苦耐劳、刻苦拼搏不如农村子弟,而且与苏南相比也落后,这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云集了全省教育资源优势的南京,高考之痛,何时了结?

对此,姜堰中学校长很沉稳的踩上一脚:“南京高考考不过外地,家长很心急。我的看法是南京的校长、老师要改变观念,不能以为乡下高中考得好是应试教育搞出来的,而对自身没考好感到不以为然。这是不对的,作为校长、老师,要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是自己孩子参加高考,我们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南京有一位老师言辞恳切,甚至略带悲情:“我很庆幸能在一所坚持全面育人的学校从教,我常常告诉自己和学生,要珍惜这份幸运。但我知道这种坚持太艰难,常常担心我们的坚持还能撑多久?”

和北京、上海这类教育资源丰富的直辖市不同,南京教育资源也丰富,但缺乏实际的高校名额支持,素质化改革非常不利。因此,素质化的进程基本被打断,大力推进的信心不足。

这从家长的态度上始见一斑,“儿子在金陵中学读书,几个初中成绩原本不如他的同学到乡下两年,成绩就超过了他。我跟学校反映,可学校要么责怪家长没配合好,要么指责乡下搞应试教育。”

于是,这位家长反问,学校不重视考试,要是孩子连大学都考不上,发挥潜力都没有机会,这怎能拿素质教育来搪塞?

十多年过去了,南京教育已经脱胎换骨,在一代一代教育政策、氛围、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集体摸索下,逐渐形成了“南京特色”。

总体上,南京的全面发展教育格局是一个特点,这符合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与家长的多元价值观。

05

南京教育PK南通县中

很关键的一点是,如果,南京的学校实行县中的应试体系,很多家长会举报和反对。因为,南京的家长价值观与教育路径的多元化,有的走应试和高考路线,有的走各种竞赛和提前录取,有的走艺术路线,而有的走出国留学路线,而县中模式的家长则是整齐划一的纯粹:应试。一个是多元化价值观与路径,一个是纯粹的一条道死磕到底。

图源 | 南京城记

其实,这从2017年的教育结构上就能看出区别。南京体现出多元化的教育路径:

1. 国内名校提前录取

南京通过保送被国内名校录取学生达167人,占全省97.6%,其中被C9高校联盟提前录取人数达70人,占全省94.5%;

2. 竞赛

南京获得国际国内奥林匹克奖牌数达166人次,奖牌总数、金牌总数均位于全省首位,已经取代了其他竞赛强市的地位;

3. 海外名校录取

截至目前,留学学生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中国大陆城市第三;

4. 艺术特长生

南京艺术特长生达线达到1000多人,也是全省遥遥领先;

5. 高考成绩

南通的高考成绩依然是江苏排名第一,非常辉煌。南京高考,这些年也在不断进步,缩小与领头羊南通的差距。

为什么,南京的教育成绩不像其他省会城市那样一枝独秀?

明朝时,南京所在的南直隶(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安徽省与上海市),满清入关为江南省,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南直隶小学总数为4402,全国12612所,占据全国35%

历史上,南京、苏州、淮安、扬州、泰州、南通、无锡、常州的学风蔚然,民间普遍崇文重教,这与中国其他省的状况完全不同。

南京的教育不突出并不在于南京本身弱,江苏省的最大特点是每个城市的实力都很强,省内小伙伴们的教育水平都很好。

高考是省内竞争,在人文荟萃的江苏,高考就是一番残酷的内部搏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