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中,从家长老师们那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要将每一天都计划好,不要浪费时间。

即使是放假,很多老师也会在放假前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假期做一个完整的计划,让同学们将自己每天的生活安排都记录下来,认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合理安排每一分钟。

家长们也热衷于让孩子们规划自己的每一天,让他们列好每一天的清单并完成。但是他们都没有想过,列举的清单是有限的,但是孩子们的思想却是无限的。

你能做的事情远比清单上列举的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远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加强大。如果每天都按照清单上的安排行动,那么永远也做不到突破自己,将自己禁锢在自己的安排圈中,做不到逆袭。

安排圈中的事情通常是个体自身按照自我能力的估量所制定的,但正是因为将要做的事情都列了清单,所以不能够激发出更好的自己。

列举清单真的会阻碍发展吗?

清晰自己的目标对于个体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更好的按照自己的目标前进。

但这并不代表着需要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列举出来,这样就将自己的思维局限了。

潜意识里只完成清单上的事情,即使有时间有精力再去做其他事情,也会告诉自己今天的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再做额外的事情,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思维的发散。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自己的跳出安排圈的经历,大学毕业的他并没有接受家里安排的工作,也没有给自己每天列好清单去完成。

他认为没有给自己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

因为只有这样才拥有无限的可能,不用每天按照清单上的生活去生活,新的一天本来是充满无限生机与可能,可是清单却将一天都安排好了。

让人按照清单上的条条框框去完成就好,抑制了人们发散的思维。

于是他选择了相信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不拘泥于清单中,因为他很喜欢团队建设,自己组织活动,最终和朋友一起创立了团建公司,并成功推广到各个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父母朋友对于他的成功都感到非常惊讶,并让他分享成功的经验,他认为一个人逆袭最好的方式就是撕掉每天列好的清单。

《非正式会谈》中陈铭提到了“社会时钟”这个概念,他将人们口中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有自身规划归结为了社会时钟。

他认为这是一种来自社会的期待,它使个体潜意识地遵循某种安排向前走。

就好像身边的人都认为这个时候该做这个事那个时候做那个事才是正确的,但有的时候如果自己没能理解这么做的原因,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焦虑。

什么是“社会时钟”?

发展心理学家拉文纳赫尔森(Ravenna Helson)表明,每个个体都有无数种可以自己选择的“社会时钟”(social clock)。

根据拉文纳赫尔森的研究发现,他将“社会时钟”根据不同的个体环境和需求来制定不同的计划。

例如针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时钟”,有专注于学业的,有专注于事业,有专注于家庭生活的,也有专注于实现自我价值等等各种类型。

其中个体的职业规划受生活环境、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所影响。

总而言之,社会时钟是个体生活中的主要心理时钟,是由社会文化和社会背景所决定的,反映了我们对生活中所规划事物的期望,同时也表现出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人们会通过列举清单的方式来表达每天对自己的期待,这是一种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安慰,安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来逆袭,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也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每一天,不要一味地去列清单,将自己的生活封闭在清单中,勇敢一点,更加相信自己,撕掉清单你会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世界上本来不存在逆袭,是我们对自己的期待有所变化。每天的生活比前一天更加幸福快乐,每天都在不断地提升自我本就是一种逆袭。

试着撕掉每天列好的清单,不按照清单要求自己,不按部就班,学会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未知,激发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翩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