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解读与继承发展,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生论的基本问题。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更是一个重要核心的主题,如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对于知和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论争:

知行难易问题

知行先后问题

知行轻重问题

知行分合问题

知行的难易

知和行,我们一般人都会认为知易行难,而孙中山却主张行易知难,知要从行中获得,饮食容易但难在了解食物的化学结构,烹饪技术的原理等,使用钱容易,但难在了解市场经济学。孙中山强调“知难”,意在在行的基础上将知提升到科学水平。

知行的先后

是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宋代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则主张知先行后,引用他的一句话:“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而清初王夫之则主张行先知后。知和行的先后关系是不能绝对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启发的,我们可以借助前人的知识,经验达到我们某种目的,这是先知后行,但我们有时候可以由尝试得出经验,对事物有了总结,这是行先后知。

知行的轻重

是重知轻行,还是重行轻知,又或者是知行并重?孔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朱熹:致知力行,论其先后,故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

知行的分合

是知行分离,还是知行合一,还是知行并进。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王夫之则认为之中有形,行中有知,知行是相互渗透的,应当知行并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讲到真理时谈到了实践,但并不深入。其讲解认识论是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论思维方法的顺序进行的。

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

理论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抽象和概括,逻辑和历史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实践论+矛盾论,将认识和实践,知和行作为一对基本矛盾来论述,毛泽东批判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知行观,结合中国的革命,抓住认识和实践这一基本矛盾,阐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和根本规律,阐述了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的丰富内涵,给中国人民特别是共产党正确,科学的态度,观点,方法。

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主要理解成人伦日用和道德践履,没有将行理解成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而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