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日本是由勇士们打拼而来,这些勇士甘愿牺牲生命,全为了一个似已被忘怀的名节与荣誉
——《最后的武士》

剑在日本的回归

铁炮等先进的火器在日本的“战国时期”经历了一个高峰,各种新式技术层出不穷,日本人也切实的感受到了火器的好处。到了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建造幕府,宣告着在日本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彻底结束。德川幕府建立之后,认为火器在民间如此的普及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所以在其强权统治之下,日本的火器持有数量大规模缩减。到了17世纪初,全日本的火器制造业都被德川幕府所垄断,在日本辉煌了近一个世纪的铁炮归于沉寂,日本的军工发展也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火器在受到约束后,最高兴的莫过于武士阶层,因为当时的日本武士对于火器是深恶痛绝。武士存在的意义就是用自己的武力来服务当时的封建领主,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日本武士深受人们尊重的原因,因为他们是当时日本战斗力最高的人。但是火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一个只经过了短期训练的火枪兵只要瞄准扣动扳机就能够杀死一名剑术精湛的武士,所以当时武士信奉的“武士道”也成为一种笑谈,什么“武士道”可以挡住一枚子弹?所以武士阶级是废除火器的中坚力量。

到了1700年,日本最后一个生产火器的作坊也被关闭,武士和剑重新成为了社会的中心,军队开始制造制式的黑羽毛箭,日本民族在时代的潮流下走进了一条岔路口。

黑船事件让日本人再次觉醒

时代的潮流并不会根据某个人的意愿而改变,你故步自封别人就大步发展。

1853年7月,美国海军少将佩里率领舰队叩响了日本久闭的国门,这个时候幕府才惊讶的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世界脱节了,凭借武士手中的武士刀,是不可能战胜这些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士兵的。在付出了血与泪之后,日本被美国人赶着进入了现代化,开始了自强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了新式政府,采用君主立宪制。由此,日本展开了一场由上而下的大变革,大力学习西方的政治理论与先进技术,而当时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在明治维新十年之后的1877年,鹿儿岛士族爆发了反政府叛乱,政府立即派兵平叛,这是一场政府与幕府的对决,更是先进与保守的厮杀。

这场战争更是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最后的武士》,四万名手持冷兵器的萨摩武士手持着冷兵器对抗6.5万名手持枪炮的政府军。当武士们挥舞着手中的刀剑,想要重现父辈往日的荣光时,迎面面对的是政府军每天发射的32发子弹与1000颗炮弹,虽然萨摩武士惨败,但是给政府军造成了四成的杀伤,这是武士阶层最后的倔强!

西南战争的结束,代表着明治维新以来的倒幕派的正式终结。从此之后,日本的近代化速度大大加快。

日本现代军事工业的建立

最初日本受限于国内落后的工业,所以部队所需要的武器都依赖进口,陆军武器向德、法两国采购,而海军舰艇向英国购买。为了摆脱受限于人的不利条件,日本走上了发展本土军工的道路。

步枪方面:1880年,武器专家村田经芳少佐以法国步枪为蓝本,设计生产了明治13年式步枪。之后,陆军大尉南部麟次郎设计的38式步枪(1905年)、大正11年轻机枪(1922年)、大正14年式手枪(1925年)相继问世。可以看到这段时间也是日本军工的发展的高峰,而这些武器也成为了今后侵华日军手中的武器,38步枪、歪把子,这些武器在魔鬼手中成为了死神的镰刀。

火炮方面:日本的第一座炮兵工厂于1870年建立大阪炮兵工厂由当时的日军兵部大佐(国防部长)牵头建立,一度成为了全亚洲生产能力最强的炮兵工厂,日本民族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在这里展现出了。1872年至1873年,炮兵工厂先后仿制成功了法制山炮、野炮,最后在不懈的努力之下甚至可以生产240毫米的大口径加农炮与200毫米口径的要塞炮,光凭着这一点大阪炮兵工厂的武器生产技术就能够独步于亚洲。

这些武器不仅为日后的日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日本与列强争霸增加了自己手中的筹码,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认为日本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小国,相反,日本依靠着埋头苦干的精神获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到了20世界初,日本队武器制造业已经粗具规模,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与自给自足。

小结

纵观日本军事工业的发展史,像极了日本本国的发展史,武器兴盛则国家兴,武器衰则国家衰,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日本的军工发展历史展现出了许多源于自身文化的独特之处。战国时期日本可以很快地意识到火器的重要性,并且将火器传播全国,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本民族的创造性将火器的性能提到最高。明治维新短短30年的时间,日本人依靠军事工业进入时间强国之林,这是日本人抓住了机遇,并且将很多人看不上的“拿来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我想,这可能就是日本强大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