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某日,云南省博物馆从一名古董商手里购得到一批青铜器。这批青铜器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和风格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著名的金石家孙太初先生隐约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云南省内某地出土的东西。但不管他怎么问,古董商都说不清它们的出土地点,无奈之下,孙先生只好作罢。

一年后,孙先生在与文史馆员方树梅聊天时,无意间提起了这件事。方先生突然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在他的家乡晋宁县梁王山一带曾发现过青铜器。这一线索让孙先生看到了希望,博物馆随即派人前往勘察。终于在1954年底, 考古队员在石寨山发现了墓地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孙太初先生率队进驻石寨山,开始了对基地群的科学考古和发掘工作。经过初步踏勘,考古学家们认定,石寨山古墓群是属于战国至汉代时

期的古墓。小小的山丘上,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座古墓,多修筑于岩石的空隙间,在地表是看不到坟丘的。它们都是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土坑墓,大墓一般长3-4米,宽2米左右;小墓长约2米,宽1米左右。

挖开墓室,呈现在考古队员面前的是长方形木棺。木棺内外皆涂有黑、绿、红三色漆,还绘有纹饰。各墓的随葬品多寡不等,最多的达600余件,以青铜器为多,包括铁器、金器、珠玉制品和陶器等。

一年多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却始终没有发现能证明墓主身份的有价值文物。

1956年,考古专家们在晋宁石寨山展开了第二次考古发掘。这一次,共发掘了20座古墓。

规模较大的6号墓中,存放着一具制作精美的朱黑漆棺。开启棺盖,映入考古专家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金器、银器和青铜器。数量之多,种类之杂,是属罕见,丰厚的陪葬品彰显了墓主生前拥有巨量的财富!

而一组6枚完整的编钟和一些随侍铜俑,更是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注意,经验告诉他们,墓主的身份是极为尊贵的。墓主是谁?

眼看着清理工作即将结束,棺底都露了出来,但还是没有任何线索。突然,有人发出一声惊叹,大家循声望去,只见棺底的尘埃中,闪现出了一枚金印。考古队长亲自将它捡起,擦拭去尘土后,4个篆字显现了出来:滇王之印。顷刻间,发掘现场沸腾了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千古传闻中的神秘古墓被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枚“滇王之印”,高18厘米,印面边长23厘米,通重895克,金质,蛇纽,蛇首昂起,蛇身弯曲,蛇背有鳞纹。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此印制作并不精致,字体也不够严谨。这枚金印为何能引起专家们如此兴趣呢?

这枚金印属于滇王。公元前286年左右,楚国大将庄蹻率数万大军攻打云南,虽然他打了个胜仗,可正逢秦国攻楚,庄蹻的退路被阻断,数万楚军在当地安家落户。他们是首批大规模入居云南的中原人,将中原的文化与先进技术大规模地传入了滇地。众望所归的庄蹻成了部落首领,率领云南人民成功地抵制了秦军进犯,并与滇池各部联合建立了“滇国”,登上了国王的宝座。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发西南,降服滇王,设益州郡,赐“滇王之印”,滇池地区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