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城中心地位的确立

如上节所述,江户城是武士政权的产物,在江户幕府时代一跃成为日本实际的政治中心,更在明治维新以后发展成为日本的首都。因此,江户城的建设可以据此划分为两大时期,前期是作为幕府所在地,后期则是作为首都来建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户城

在前期,因为幕府所在地虽然是实际的政治中心,但毕竟不是首都,因此,设计的思想颇有不同。也就是说,模仿唐朝设计的都城,体现的是君临天下的思想;作为幕府所在地的城市,并不是按照君临天下的理念,而是根据实用的原则来设计的。

这种实用主义的城市设计,其设计理念突出一条,那就是以幕府将军为中心,以保卫幕府所在地而展开。作为武士政权的政治中心地,城市的设计首先要服从于军事需要。所以,幕府时代的城是以军事据点为中心来设计的。

德川家康

作为军事中心,一般选择易守难攻的要害之地,而且要能够控制住一方。在日本战国时代,各支武士集团相互征战,出现了大量建筑在山上的山城。山城要根据山形来设计,或者建在山顶,或者建在山腰。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山城有高取城(在今奈良县)、岩村城(在今岐阜县)和松山城(在今冈山县)。

从经济和地区社会的发展角度而言,山城的作用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在军事斗争结束以后,胜利者的注意力必须转移到区域的开发与控制上。就全国性的幕府而言,必须牢牢控制日本本州最大的平地,也就是关西和关东,构成支撑幕府的中心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臣秀吉

这就是为什么从镰仓幕府以来,日本的政治中心只能在这两地轮转的原因。丰臣秀吉在大阪建筑规模宏大的大阪城。但是,由于其出身血统低贱不能开设幕府。他死了以后,德川家康发动战争,夺取权力,在江户开设幕府,这才有了江户城的大规模建设。

江户名称由来

“江户”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采用“江之门户”说的人最多。亦即江户地处江水汇入东京湾的地方,具体指江户中心城楼南面的日比谷入江口,这一带后来被填埋成地。经过填埋,江户城东南面的江户前岛同现在的霞关这一带连成一片,今日已经找不到日比谷入江湿地的痕迹了。

日本武士

“江户”名称的出现,迟于其下面的地名。例如今日东京的汤岛乡、樱田乡和御田乡等地名,早在平安时代编纂的《和名类聚抄》中已经出现了,而在文献中最早见到“江户”则要迟至《吾妻镜》“治承四年(1180年)八月二十六日”条记载,“江户太郎重长”参加征讨三浦党。亦即12世纪,武藏平氏的一支进入该地区,在这里建筑馆舍,子孙繁衍,遂因地为氏,称“江户氏”。此后私家和寺院文书如《深江家文书》、《圆觉寺文书》都出现了“江户乡”地名,大致在今日东京大手町到东京站南面一带。

室町幕府时代,关东地区由镰仓公方及其辅佐的执事(亦即后来的关东管领)来统治。镰仓公方由室町幕府将军足利尊氏之子侄世代担任,执事则由上杉氏出任。永享十一年(1439年)爆发的“永享之乱”,足利持氏称兵对抗幕府,而上杉宪实则支持幕府,双方关系势同水火。

日本武士

足利持氏自杀之后,其子足利成氏讨伐上杉宪实之子上杉宪忠,战争的结果是足利氏从镰仓退至下总古河,改称“古河公方”,控制关东东北部;上杉氏控制关东西南部。为了防备北方的足利氏,上杉氏的一支扇谷上杉家,派遣重臣太田道灌建筑江户城,此工程从康正二年(1456年)开始,完成于长禄元年(1457年)。

此后,江户城作为关东名城广为人知,并且同太田道灌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静胜轩铭诗并序》记载:“城中之五六井虽大旱,其水无缩。其垒营之为形,曰子城,曰中城,曰外城,凡三重,有二十又五之石门,各挂飞桥,悬崖千万刄。”据此可知,太田道灌修筑的江户城由子城、中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开设二十五道石门。但是,这三道城的具体形状及其相互位置,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户城

文明十八年(1486年),太田道灌被其主扇谷上杉定正所杀。大永四年(1524年),北条氏纲打败扇谷上杉朝兴,占领了江户城。这里成为北条氏控制关东地区的据点。然而,江户城真正的大发展,还要等到江户幕府时代。天正十八年(1590年),德川家康被丰臣秀吉徙封至关东,来到江户城,开始以此为据点,精心经营关东地区。

德川家康推行的是兵农分离的邻国体制,江户城作为关东地区的政治与军事根据地,其重要性凸显出来。整个城市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庆长三年(1598年),一代枭雄丰臣秀吉死去,屈尊蛰伏的德川家康有了翻身的机会,他凭借着实力和幕后操纵,分化丰臣秀吉集团,各个击破政敌,并在庆长五年(1600年)的“关原之战”中彻底击败敌对势力,夺取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正式在江户开设幕府,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武士政权——江户幕府。江户幕府的建立,掀开了江户城大建设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