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科学家把一只猴子关进铁笼子里,每天放一根香蕉进去。

只要猴子想去拿香蕉,必定要踩到一块铁板,被电到全身麻痹。

一次次的试探,猴子最终变得很是谨慎,除非饿极了,不然不会去碰那只香蕉。

后来,科学家把电击装置撤走了,但地上的铁板仍然在,为了加大诱惑力,他们挂了一串香蕉,想看看猴子的反应。

可惜的是,蹲坐在地上的猴子,用渴望的眼神望着香蕉,却一动不动,时不时向科学家求助。

很多人都说,这只猴子太笨了,怎么不上前试一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猴子不是笨,只是在无数次的尝试碰壁之后,积累的经验告诉它"这种尝试是无用且愚蠢的"。

条件式反射,让大脑不自觉地作出保护性决断。

如果把我们的孩子比喻成这只猴子,那么我们家长的某些不当行为和做法,日久也一样会深入孩子的脑髓中。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指出: 一个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质,将来有着怎样的性格,家庭起了决定性因素。

父母的举动和言行更是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习惯。

如果发现有以下这几种行为,家长请警惕了!它们有可能正在让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笨!

一、错误的表扬和归因

斯坦福Carol Dweck教授曾做过一次

"称赞方式与思维模式发展"的实验。

结果发现: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
  认为努力和困难让他们感到自己很蠢;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
  则认为努力和困难能创造新的神经元连结,
  能让大脑越来越聪明。

所以,在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时候,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更乐于追求学习和成长,

更有勇气面对挫折,适应能力也更强,成长速度更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表扬孩子,

最常说的就是"你很聪明""你真棒""你太厉害了"等等,

其实这些夸奖比较空泛,且归因于孩子天生聪明,

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

表扬孩子最好从他的努力、进步、细节、态度、毅力等入手,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身上爆发出的力量。

当孩子受挫或失败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要一上来就指责孩子"蠢笨""猪脑子",

容易导致孩子抑郁,甚至走极端。

换位思考,自己何尝不是有过失败,

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

父母喜欢和欣赏他的进步,也能接受他的局限和不足。

那么无所顾忌的孩子,才能一天比一天优秀。

二、沉迷于"垃圾快乐"

一种是"机不离手"。

据我国首份儿童安全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国内3-6岁的幼儿中,手机接触率已经高达91%;
  到了9-10岁,已经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

这种现象很可怕,又很现实。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门做过调查,

他们抽取一批5岁的孩子,

按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和玩耍的时间长短,

分为三组,进行跟踪研究。

结果发现:

从小就沉迷在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中的孩子,

大脑发育、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都明显落后于那些几乎不玩手机的孩子。

心理学家还表示,

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有损害,

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甚至暴力行为。

另一种是"危险零食"。

薯片、炸鸡、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等,都是不少孩子的最爱。

殊不知,过度摄入这些食物,

易导致肥胖,增加患近视的可能,影响身心健康,

而且容易导致人的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水平降低。

禁止孩子一点都不能碰,不现实,

但一定要有度,不管是电子产品,还是危险零食,

家长把控好分寸,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贴负面标签

心理学家克劳特提出"标签效应",

即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

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如果家长常常在孩子表现欠佳时,

给孩子一些负面的定性标签,

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如你所说的那样。

比如这些类似的话:

  "你怎么这么蠢……"
  "要你有什么用,什么都干不好"
  "你不行、你不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中国的父母普遍都是习惯于批评自己的孩子,

哪怕心里很为孩子骄傲,

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变成了:"不要骄傲,虚心使人进步。"

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
  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
  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如果父母的评价总是趋于否定、打击,

那么势必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潜意识中也会把自己定性为蠢笨之人;

如果父母能多看到孩子的优点,

多给予肯定和鼓励,

孩子潜意识里就会接收到鼓舞,

从而变得更加积极自信。

四、不合理的期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父母对子女抱有过高期望,

对子女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过多的关心,

这种过犹不及的关爱,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比如说,为了能让孩子各方面都变得优秀,

会给孩子报很多的补习班、兴趣班,

有的孩子甚至"连轴转",奔跑在交错的各种培训班。

如果不考虑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个性和气质差异,

一味给孩子"恶补",很可能造成孩子"消化不良",

严重甚至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使孩子的性格发生扭曲,影响身心健康。

有些父母则因为过度关心和保护孩子,

对孩子样样过问,处处干涉,诸多挑剔,

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

什么事都不肯放手让孩子去做。

当孩子的自信被打击得丧失贻尽的时候,

一个聪明的孩子,也就真的变成"笨孩子"了。

反之,常被鼓励与肯定的孩子,则会离"笨孩子" 越来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果妈寄语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

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

关键在于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

将赋予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敢于反思自己的教育,

给孩子一个温暖美好的原生家庭,

让孩子变得阳光、自信,

让孩子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个残酷又柔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