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4年,在霍光、张安世等大臣的拥立下,卫太子刘据的遗孙刘询继位,是为汉宣帝。

刘询复杂的成长经历,让他知民间疾苦、明人世巧诈,他爱读书,爱游历,理论与实践结合。

因而虽然还不满18岁,他已经是一个心理成熟、坚韧坚定的强人胚子了。

至于霍光,更是超级强人。强人遇见强人,自然要斗一斗。

年轻皇帝刘询与威望卓著的辅政大臣之间的斗争,从刘询刚继位就开始了。

不过,斗争不是刘询挑起的,也不是霍光挑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叫严延年的侍御史路见不平、仗义执言。

他说了什么,我们先别管。重点是,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一部分民族性。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群前仆后继的人,他们不畏强权,只忠于自己心中的正道,宝剑藏于匣中,遇不平而鸣。

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里倔强的内核,是孟轲所说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严延年上书汉宣帝,劾奏:“大将军霍光擅行废立,丧失人臣之理,应当以不道论罪!”

在废刘贺立刘询这件事上提出异议,是在质疑霍光,也是在质疑刘询。

这就是严延年,他否定整件事的合理性,他不站在霍光一边,也不站在刘询一边,甚至不站在刘贺一边,他站在政治秩序一边。

但这件事,立刻被皇帝刘询利用了。

正常情况下,严延年的上书内容,才是真的大逆不道,弃市可能都是轻的,让张汤来,绝对治他个诛三族。

但刘询对此的处理是:搁置不议

同时,这件事情朝野上下所有人都知道了,史载“朝廷肃然敬惮之”。

侯史吴藏匿桑迁案收拾了徐仁、王平后,就没有人敢正面对霍光的决策提出异议了,现在不但有人提了,而且安然无恙!

这是刘询对大臣的一个暗示: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不对大将军霍光唯命是从。

不过,现实是很残酷的,朝廷大臣佩服严延年的勇气,但没有第二个人想做严延年。

汉宣帝刘询继位后,有一件大事要很快去做,那就是立皇后。

刘询在民间娶了许广汉的女儿,还生了个儿子,取名刘奭,许氏进宫后当即晋封许婕妤。

按理,原配,加上生了皇长子,皇后之位,非许婕妤莫属。

但霍光家还有个小女儿,这个小女儿年岁和刘询差不多,论辈分算是上官太后的姨妈,和上官太后很处得来。

基于这一层关系,公卿大臣们在议立皇后时,都自觉倾向于霍小妹,只不过还未能形成定议。

刘询看透了大臣们的心思,就下诏让人去寻找自己在民间时常用的一把故剑

大家都是聪明人,大臣们一听诏令,就明白新皇帝的真实意图了,不忘故剑,自然不忘故人,许婕妤就是皇帝陛下不能辜负的故人。

皇帝和霍光都不挑明,群臣们自觉站队本想送霍光一个顺水人情,但皇帝陛下既然有所指,名义上,皇帝毕竟大于大将军,何况,他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反对立许婕妤为皇后。

于是,年轻皇帝如愿以偿,群臣奏请立许婕妤为皇后。

十一月十九,许婕妤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接下来,按照汉朝的传统,皇后父母、兄弟都应该有所封赏,至少许皇后的生父,皇帝的老丈人许广汉封一个侯是没问题的。

但既然是斗争,霍光一退二退,就不能三退。

霍光提出,许广汉是受过刑的罪人,不适合做封国的侯爷。

许广汉因此没有封侯,又过了一年多,才封为昌成君。

到了公元前73年春,汉宣帝刘询终于要大封拥立群臣了。

霍光无疑是首功,益封一万七千户,加上先前的封地,总计两万户,这好像是史上第一个正牌两万户侯。

张安世则是次功,原来继承富平侯爵位,有三千四百户,益封一万零四百户,凑个整,一共一万四千户。

其他还有故丞相杨敞(杨敞病死)的儿子杨忠、继任杨敞为丞相的蔡义、韩增、杜延年、范明友、苏昌、王谭、屠耆堂、魏圣、夏侯胜十人都相应增加了食邑户数。

田光明、赵充国、田延年、乐成、王迁五人新封为侯。

周德、苏武、李光、刘德、韦贤、宋畸、邴吉、赵广汉八人赐爵关内侯。

一共二十五个人,各位不一定一次记得住,但先混个脸熟。

这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权力大洗牌的时代,这些人大多还会再露脸。

当然了,有些人的露脸是向更高处攀登,有些人则是被洗下权力场之前的缅怀,比如霍氏一党。

但在被洗下之前,这天下实际还是霍氏的天下。

就在册封功臣完成之际,霍光先发难了。他向刘询行跪拜礼,请求还政于皇帝。

汉宣帝刘询看了看满屋子的霍氏死党:负责皇帝公务用车的还姓霍,中郎将好几个姓霍的;长乐卫尉、未央卫尉倒是不姓霍,他们的老婆姓霍;头顶,换一次皇帝升一级,太皇太后她姓上官,是霍光的外孙女。

刘询:“霍师傅,别,我年轻不懂事,没有经验,这家还是得您老担着!”

自此,汉宣帝刘询表面上,对霍光无比尊崇,在霍光面前,他没有把自己当皇帝,他把自己当后辈儿!

不得不如此,虽然还没上幼儿园,就经历过多次生死,但霍光这位武帝元老、三朝十余年权臣,对刘询的压力实在太大。

皇帝继位、逢年过节都要去祖宗宗庙祭祀,这事要股肱大臣陪着去。据刘询自己透露,跟张安世乘一辆车去的时候,就很放松,跟霍光乘一辆车的时候,就芒刺在背、大气不敢喘一下。

不过,这也是刘询的高明处,表面上政事都由霍光办,但皇帝不是虚设。当前,霍光秉政,皇帝的实际权力小一些,但不代表没有。

只要还有决策权和建议权,就有操作的空间。刘询尊崇霍光,但必要的加强自己权力的事情,他也一直在慢慢地推进。

刘询做的第一件事,追谥父母、祖父母

汉武帝虽然后来盖了思子宫、归来望思台,也让人草草掩埋了卫太子,但从来没有正式为他平反,也不可能平反,平反就是否定自己。

刘询现在也没法给祖父卫太子平反。卫太子是他的根本,使他有皇位继承权,但汉武帝又是根本之根本。

但刘询最起码能做到给祖父母和父母改葬、置园邑、正常祭祀,这是以为子为孙的名义。

刘询把这事提出来让大臣们议,大臣们议定:刘询继位是以他小爷爷刘弗陵后代的名义,按礼仪,就不能祭祀亲生父母。因此,建议谥父刘进为“悼”,母王夫人称悼夫人,谥祖父卫太子为戾太子,祖母史良娣称戾夫人。

悼的意思,有悼念、伤怀的意思,可以认为偏中性。戾,则显著偏贬义了。

但刘询接受了这样的谥号,把父母、祖父母改葬。他的主要意图不是为祖父母拨乱反正,而是从自己本身一枝证明自己的继位合法性

而且,在加强自己继位合法性解释方面,他还有动作,我们放在后边说。

刘询做的第二件事是,起用循吏黄霸

我在前边不止一次说过,霍光执政的内核与汉武帝并无两样,严刑峻法如出一辙。

而黄霸呢,当时任职河南太守丞,在霍光执政期间,偏偏因为执政宽和名声大噪。

汉宣帝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听说黄霸用法宽平,这时候,他把黄霸召进中央,任命为廷尉正

这不足以挑战霍光严刑峻法的路线,但无疑是一种矫正尝试,也是刘询执政思想的一种体现。

同时,就像搁置严延年对霍光的弹劾一样,对松动霍光集团,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不过,这里提请注意,汉宣帝亲政后,并未彻底改变严刑峻法的内核,而是在严刑峻法的底色下,着眼于选拔执政宽平的官员,使统治阶级有了一层怀柔的色彩,老百姓的被剥削程度稍轻、被剥削体验略好了些而已。

第三件事,废刘贺事件的打手田延年被拿下了

严延年弹劾完霍光不久,就抓到了大司农田延年的把柄,又上书弹劾田延年带兵器进入宫廷威胁天子的后车。

田延年也很无语:“都叫延年,延年何必为难延年。”

田延年不承认他有这样违禁的事,相关案件交由御史中丞审理。

但田延年是霍光的心腹打手,这种由于宫禁不严、官员自身又有疏忽导致的问题,可大可小。

最终在多方运作下,御史中丞倒打一耙,问严延年为什么不去弹劾负责宫禁的人,反而治了严延年检举不当、纵容罪人随意进出宫门的罪,要判严延年死刑。

严延年一琢磨,好汉不吃眼前亏,反正不是得罪皇帝,跑他娘的。

田延年也因为官官相护躲过一劫。但不久后,田延年又犯事了。

田延年是入《酷吏列传》的人,曾经强行没收两个豪商囤积居奇的物资。现在,这两个大豪报仇来了。他们收集证据告发田延年为汉昭帝办丧事时,虚报发票,贪污了三千万钱。

得,又打官司了。

霍光这一次仍然想回护他,就先去跟田延年谈,希望田延年能给他交个底,但田延年矢口否认有这样的事。

那就只好公事公办。

但负责主审的御史大夫田广明却又托杜延年给霍光带话:“根据《春秋》判例,田延年有拥立大功,可以把贪污的这三千万当作是公家对他的赏赐。”

我们无从得知田广明是否代表了汉宣帝刘询的意见,但到这个份上,敏感的霍光一定察觉到硬保田延年得不偿失,所以坚持公事公办。

田广明把霍光的态度传达给田延年后,田延年没等到狱吏逮捕他,就自杀了。

这件事,实际跟汉宣帝没有直接关系,事儿是田延年犯的,案是田广明审的,怎么处理是霍光拍板的,但霍光失去了一个心腹大将是无疑的。

第四件事,为汉武帝议定庙号

两汉的庙号是很珍贵的,只有历史功绩巨大的皇帝才能有庙号,前汉十几个皇帝,最后有庙号的,只有四个人: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再就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中宗刘询。

哪位问,为什么昭帝时期十几年不给武帝议定庙号?

这得问霍光,我不知道。

但我猜测,一方面,霍光时期有大量复杂的问题要解决;另一方面,刘弗陵亲政时间短,可能没来得及;再者,汉武帝后期的骚操作也减分。

现在,从宣帝刘询的角度看,汉武帝的功绩无疑是需要通过庙号来肯定的。

此外,继追谥父母、祖父母后,他需要进一步通过肯定汉武帝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这件事也最终办成了,朝臣大多很支持,只有大儒夏侯胜反对。

反对理由是汉武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让帝国户口减半、民不聊生这些。

夏侯胜也因为反对,被丞相、御史共同奏劾以不道罪,逮捕下狱。

但这时候刘询的态度就颇值得玩味,他一直没有批准夏侯胜的死罪判决,夏侯胜就这样一直被关在诏狱里,还教了一个学生——上文提到的循吏黄霸。

黄霸现在的身份是丞相长史,因为阿纵袒护夏侯胜,也被关进了监狱。

后来到了公元前70年,大赦天下,夏侯胜、黄霸都被释放,释放后立即就各自任用,夏侯胜为谏大夫、给事中,黄霸为扬州刺史。

那么,汉宣帝刘询对夏侯胜、黄霸高高举戟轻轻放下的处理,有没有对汉武帝一丝的怨念在里边呢?

以上,汉宣帝刘询的动作可谓有的放矢,但很遗憾,这丝毫动摇不了霍光的江湖地位。

那就没什么好办法了,只好比比谁活得久了。

刘询20岁,霍光大约50岁,这方面,刘询有足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