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高考推迟了一个月,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结束了。高考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报考重点大学的考生来说,偏科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存在的。严重偏科不仅对上大学影响大,对未来的考研同样有很大影响,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最低分数线。所以,如果把我们今天说到的男主人公放到现在,他可能考不上大学,更不能考研。事实是,他以数学零分的成绩考上了北大,还成为清华大学校长,他就是民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罗家伦。

罗家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被北大破格录取

罗家伦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罗家伦学习非常刻苦,不仅花费精力学习国学,还去夜校补习英文和数学,虽然数学学得很差劲。1914年,罗家伦考入了复旦大学高中部,勤奋刻苦三年后,他参加了北大的招生考试。

当年,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担任了这次考试国文的阅卷老师,罗家伦出色的文笔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给罗家伦打了满分。然而当第一次录取名单出来并没有罗家伦的名字。胡适经过一番打听得知,虽然罗家伦的国文打了满分,但其他科的成绩非常差,数学更是考了零分。惜才的胡适找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两个经过一番合计决定破格录取罗家伦。

胡适都欣赏的人果然没有错,罗家伦在北大学习的期间成立新潮社,向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投稿,一投即中。著名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他仅仅用时15分钟就一气呵成。

已经可以将自己写入中国历史的罗家伦并没有满足,他从北大毕业后留学海外,先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柏林大学。

罗家伦

2. 担任清华大学校长

学成归国的罗家伦将自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回国后,罗家伦先是在东南大学任教。1928年,他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时年31岁。在罗家伦担任校长前,清华大学具有比较浓重的教会风。罗家伦刚上任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除了37位教师,又聘请了20位年轻有为的教授。同时实现男女并校,将清华大学划归教育部,使之变成了一所真正的国立大学。罗家伦还体验了一把蔡元培当初提拔自己的感觉,对数学仅考了15分的钱钟书破格录取。

不过由于与教授会、学生会关系不好,罗家伦在校长之位上仅仅待了两年,就被迫离职。离开清华的罗家伦继续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任十年中央大学校长,成绩斐然,好评如潮。

罗家伦和清华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拐走”北大校花

但凡文艺一点的男生都能招来女生的青睐,更何况罗家伦这样的顶级文艺青年。当罗家伦在北大的集会上演讲时,一名身姿婀娜的女学生在观众席从头至尾注视着她。的确,对于当时的北大学子来说,罗家伦就是他们的偶像,追求他是许多女学生的目标,这个名叫张维桢的女学生也不例外。演讲结束后,她找到了罗家伦,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写在纸上,心思不言自明。

在那个青春懵懂的年纪,年轻人的爱情是炙热的。张维桢是才貌双全的校花,她的主动示好就好似踩在了他的心尖上。他开始对张维桢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利用自己的文采不断给张维桢写情书,张维桢心动不已,两人发展为情侣关系。

罗家伦、张维桢

再美好的爱情也需要现实和时间的磨炼。罗家伦要到美国读书去了,临行前他给张维桢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心中的思念之情。在此后的六年间,两人隔着千里万里,只能用书信互诉衷肠,虽然仍然情投意合,但地理上的距离也让他们产生了一些矛盾。

独居海外的罗家伦学习刻苦,但他仍然保持三天给张维桢写一封信,时间长了,他对张维桢产生了一些不满。张维桢回信慢了,他就发牢骚说怕是认识了新朋友,忘记远方的人了吧。张维桢把他的信拿给朋友看,他又生气说不保护自己隐私,一度与张维桢断了联系。也许是想念的滋味太苦涩,也许是爱情的力量太伟大,在外漂泊6年后,罗家伦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想法,选择回国。

1927年11月13日,罗家伦和张维桢结束爱情长跑,携手踏入婚姻的殿堂,从此二人相伴余生,整整50年再未改变。

总结:教育不会因为你偏科而轻视你,只要在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就能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芒,罗家伦如此,我们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我的父亲罗家伦》